2009年08月06日 14:39:39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光飞逝,过去的一年中,每一个北京市民,都在享受北京奥运所留下的“绿色遗产”。抬头,看到的是蓝天;低头,映入眼帘的是绿地;呼吸,顺畅进肺的是清新空气;烟囱,“躲”到了五环外后不再替城市代言;汽车,吞云吐雾早已成过去。有心的人们也许只能通过奥运前并未发黄的“老照片”回忆北京和身边变化了的细节,但今天的“绿色北京”却是当时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2008年7月25日下午2点,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家新闻媒体正在这里参加“北京城市交通保障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发布会”。此时一些西方媒体在奥运会前大肆渲染北京空气质量恶劣,北京的环境是否适合举办奥运会?高强度竞技中,北京的空气质量会不会对运动员的健康造成影响?一些国际奥委会成员也不禁产生了疑问,而一些国外的运动员由于担心北京的空气质量问题,表示要戴口罩,甚至戴防毒面具来北京参加比赛。
北京的环境、北京的空气质量能不能过奥运关?“我想,大家没有这个必要考虑戴口罩的问题,如果一定要戴口罩,那就是给你的行囊当中多增加了一点分量,我想它是用不上的!”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杜少中用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向世界进行了回答。口罩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确实派不上用场,奥运会后,在对奥运村的清扫中,工作人员发现了部分连封都没有开的口罩。同时,北京用“蓝天”向世界兑现了“绿色奥运”的庄严承诺。一组市环保监测中心的权威性数据显示,北京奥运会举办的16天里,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为10天,比例达到62.5%,另外6天的空气质量达到“良”。奥运会后,北京空气质量没有滑坡,却连创新高,当年北京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了75%。
■“蓝天”创下“六个最”
达标天数最多、长时间连续达标的次数最多、未出现轻度污染以上污染天气的月份最多、空气质量同期最好的月份数最多、一级天数达到同期最好水平、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平均浓度最低。举办奥运会后,北京的“蓝天”创造了六个纪录。环保监测中心的统计显示,今年截至7月31日,本市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达到171天,占80.7%,比去年同期增加22天。
在这“六个最”中,达标天数和空气质量均创下了2000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达标天数的持续时间也是近10年间从未有过的。今年上半年,有3个月未出现轻度污染以上污染天气,这也是10年以来没有过的。今年上半年,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下降,达到2000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奥运后一年来逐月连超往年平均水平。
北京的“绿色奥运”和环境遗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褒奖。据杜少中介绍,2009年3月,在国际奥委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世界体育与环境大会上,北京获得了国际奥委会首次颁发的“体育与环境奖”。国际奥委会国际合作与发展部主任西托雷在介绍北京获奖的理由时表示:“这个奖项我们绝对不能错过刚刚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的北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发布的《北京2008奥运会环境独立评估报告》中指出,北京成功履行并超越了其做出的‘绿色奥运’承诺,为北京、中国、奥运会和世界留下了丰富的环境遗产,这就是授予北京这个奖项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