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能源和污染挑战 汽车产业当走节能环保路

  中新网12月6日电  在中国“后来居上”的诸多产业中,汽车的“井喷式”发展令人侧目。《人民日报》却载文指出,中国要为在高速增长的背后频频闪亮的能源和环境“红灯”想想对策。

  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会继续增加石油消费量,使中国的能源安全受到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汽车车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污染挑战,走节能环保之路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必由之路。”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叶如棠表示。

  政府引导、法律规范、消费促动,三管齐下促节能

  叶如棠指出,政府的宏观调控至关重要:首先,要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结合汽车产业的实际情况,从政策层面解决好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引导中国汽车产业走向高效节能环保的健康发展之路;其次,坚决取消一些城市的“土政策”,鼓励发展小排量车;同时,及早制定出台政府采购和征收燃油税、资金补贴等财税政策,限制豪华型的大排量汽车。

  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折不扣地监督实施。全国人大环资委研究室主任徐晓东、国资委研究中心郭国荣主任指出,现在汽车产业跳跃式发展,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特别是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许多空白。在尽快填补空白的同时,应加大监督力度,认真贯彻实施已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如汽车排放标准、燃油质量标准等。

  “节能环保汽车的发展,最终要通过消费市场来实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法研究员刘俊海指出,当前,汽车消费领域存在严重的“攀大比阔”现象,许多人觉得坐小排量车就是“丢面子”,这种消费心理和社会氛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节能环保汽车的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政府机关带头,以身作则,大力倡导生活型、发展型的消费,限制奢侈型、炫耀型的消费。

  未雨绸缪,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放眼长远,无论是从石油供应还是环境压力,单纯依靠石油燃料都难以持久,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指出,“今后我国应在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在提高燃油汽车的高效化、清洁化的同时,推广各种代用燃料汽车;二是要大力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并实现产业化,为汽车动力系统转型做好准备;三是要加大燃料电池汽车、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力度,促进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形成和产业化。”

  可喜的是,“十五”期间,经过各相关产学研部门的共同努力,中国已开发研制出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的功能性样车和性能样车,在北京、上海等5个城市示范运营。到今年底,还将推出新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的客车、轿车等样车。

  “上述成果令全世界为之侧目,展示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崭新图景。”马颂德副部长在高兴的同时,也不无忧虑:由于研究成本高,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高于传统的汽车,在市场上推广和运用存在很大问题。他真诚地说:“希望全社会有更多的人,包括企业家、投资家来关注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使用,包括在发达国家已经实行的政府补贴与政府采购,协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化环境。”(赵永新)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