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3年6月18日 --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绿色江南、绿色潇湘、商道纵横等多家机构共同发布绿色证券首期报告,指17家水泥上市公司屡屡违规排放废气污染物,同时回避履行披露义务,呼吁公众推动上市公司和它们的中外投资者承担责任,控制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峻,众多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持久性的灰霾天气。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引发了全社会公众的强烈关注。分析“雾霾”成因,关键还是排放量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其中火电、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是最大的排放源。对于这些资本密集的企业,需要通过绿色投资撬动治污。
为此环保组织两年来一直在与专业机构合作,研发绿色投资工具。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正式发布绿色证券数据库网站:http://www.ipe.org.cn/gca/greeninvest.aspx。投资者只需输入上市公司名称或代码,便可以找到其子公司、关联公司的环境监管记录。截至发布当天,该网站共收录850余家上市公司的环境监管记录。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国务院新近部署了防治大气污染的10条措施,其核心是要节能减排。而水泥、钢铁、火电等高耗能产业,特别是其中作为龙头的上市公司,应当分担减排重任,不负社会期待。”
水泥业因其巨大的环境影响,成为绿色证券选择的第一个行业。中国水泥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而生产过程中粉磨、高温煅烧等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燃料和电能,同时释放出颗粒物等污染物质。其粉尘排放占到工业排放总量的30%,氮氧化物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0-12%,由此对灰霾天气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水泥行业还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和重金属汞的污染源。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量水泥企业存在污染问题,而其中作为行业龙头的上市公司也屡屡违规超标排放。通过使用绿色证券网站进行查询,我们看到17家水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共存在170多条的环境监管记录。通过绿色江南、绿色潇湘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实地调研,发现天山水泥和南方水泥部分企业的污染问题,正给环境和居民带来影响。
参与现场调研的绿色江南负责人方应君表示:“从现场调研的情况来看,该行业的粉尘、废气污染可谓是触目惊心,水泥行业的违规生产深深地伤害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健康。”方应君认为:“如何撬动高污染行业高排放的上市公司,推动节能减排,绿色证券势在必行”。
湖南绿色潇湘的项目主管唐贺参与了现场调研,她表示:“生活在水泥厂周边的人深受其害而无处可藏,水泥行业所带来的污染是避无可避的,希望这些上市企业和投资者能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环境污染面前。无人可独善其身。”
环保组织就上述污染问题与17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沟通,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16家企业对其环境违规问题采取回避态度。控股中国联合水泥和南方水泥的中国建材表示:“如(环保组织)没有收到回复,可能是公司对信的内容不感兴趣”;吉林亚泰则宣称:“不清楚如何回复”;金隅股份回复:“如果认为有必要会跟进联系”。
截止目前,仅有拉法基公司回复愿跟进说明。唐山冀东水泥、安徽海螺水泥和华新水泥等上市公司均未对其违规超标记录作出任何回应。
环保组织还尝试与这些上市公司的境内外投资者进行了沟通,但结果亦多令人遗憾。国内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中,重仓持股安徽海螺水泥和华新水泥的博时基金回复称:基金代表其客户作出的投资服务仅是基于谋求盈利为目的的投资行为。嘉实确认收到信件但未有跟进,而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持股唐山冀东水泥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在保险基金中,持股安徽海螺水泥公司的中国平安保险未能作出任何回复。新华保险与台湾劳工保险基金作出回复,虽然强调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议题,但回避涉及任何水泥上市企业及其环境违规问题。
投资者中也不乏国际知名水泥制造巨头和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它们的回答则出现了分化。其中JP Morgan、美林国际,以及德国海德堡水泥集团(HeidelbergCement)、瑞士豪瑞集团(Holcim)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我们注意到,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在谈到他的公司如何能影响一些大企业的环境表现时宣称:“我们当然希望能投资及借贷于一些运行良好和成功的企业。我们也相信,我们客户如何管理其环境及社会问题,是其良好管理的一个表现。”但投资了中国建材、中国山水水泥和中国天瑞集团的J.P Morgan(摩根大通),面对其投资的水泥企业多达30条的环境监管记录,至今未有任何回应。
部分境外投资者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家境外基金公司T.Rowe Price和KKR& Co. LP作出正面回复,表示正在跟进调查其投资的水泥上市公司的环境表现。
位于爱尔兰的国际水泥制造企业CRH集团,在发信后两天就联系环保组织进行沟通,并作出积极的回应。CRH集团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经理在6月3日给予正式回复,表示会推进CRH在中国的控股企业(亚泰建材)调查环境监管记录的情况并在一个月之内提供整改方案的说明。
商道纵横咨询机构创办人郭沛源博士表示:“这份报告开创了民间组织直接推动资本市场投资者参与环保行动的先河。负责任的投资者应积极回应,与上市公司管理层沟通,推动上市公司改善环境绩效。”
过去4年间,多家环保组织形成的绿色选择联盟运用绿色供应链的杠杆工具,成功撬动超过950家的企业对其环境违规问题和整改作出说明。这些进展源于社会各界对于大型品牌的合力推动。
环保组织呼吁各界借助不断扩展的信息公开手段,识别上市公司的严重污染问题,进而推动上市公司和它们的中外投资者承担责任,控制水泥行业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