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大社会资金(Big Society Capital)在英国正式启动。一年过去了,这项旨在改善慈善组织与社会企业融资渠道的庞大计划究竟运营得怎样?5月初,大社会资金首份年度报告对外发布,其中一系列关键数据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读:
2012年,大社会资金接受了来自“回收基金”(The Reclaim Fund) 和银行体系的资金共计1.194亿英镑
其中5660万英镑用于社会投资
1940万英镑以签约投资方式放出,共涉及15笔投资交易。
正如最初的预期,第一年大社会资金出现了约107万英镑的投资亏损。不过即便如此,1.194亿英镑的资金入位意味着大社会资金仍能够继续资助支持其业务目标。
而大社会资金第一年的投资收益表现为:
仅经过一年的投资活动,2012年的投资收益已达到68.5万英镑
年度报告还总结了“社会影响债券”的进展 – 在2012年初仅有一种社会影响债券成功发行。而如今已经发行了14种债券。
在大社会资金的信托理事和顾问委员会成员中,男性成员数量远多于女性,不过其10位董事会成员中男女数量为6:4,其中2012年收入最高的一位薪水达14.2万英镑。
对于大社会资金第一年的表现,顾问委员会成员、同时也是社会股票交易所的非执行董事James Perry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与评估。
首先, 他认为大社会资金的基本目标已经实现。顺利成立、资金入位、按计划完成了多笔社会投资。然而他也指出,进入第二年后大社会资金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包括:
资金调配的压力
大社会资金的资金投入是有相当的回报预期的,必须谨慎地选择投资对象,确保清晰与风险可控。 因此,目前资金的供需有着很大的不对称。应对这种不对称的一种方式,就是重点关注数量较少、但规模较大的、针对成熟市场参与者的投资交易。当然,如果这种方式是以牺牲小型但更为创新的投资交易为代价,那么大社会资金在投资资本与公民社会对接方面变革的主导作用可能会打折扣。
政策干预
从现阶段看,旨在推动社会投资市场发展的税收优惠还未达到最优化。通过针对社会投资的税收优惠,可以引入更多市场所急需的风险偏好(即企业愿意在市场上所承担的风险量),因为税收政策有助于抵消一部分风险的负面作用。
主动性
通常投资者愿意对显而易见的市场机会做出反应。在尚不成熟的社会投资市场,很多市场必须扶持的领域或许仍为真空地带。大社会资金对此有较他人更清晰的洞察,也表现出积极应对的意愿,对此是需要欢迎鼓励的。
培育新文化
对于大社会资金而言,最艰巨的挑战莫过于创建新的机构文化。这也是所有社会投资机构所面临的 – 需要真正地运用“双语”,一方面是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社会变革。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同等地认同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大社会资金需要自上而下地加强这种组织文化。
联合投资人的压力
大社会资金的初衷是培育一个市场,吸引更多投资方加入,但目前社会投资人还比较薄弱、参与程度有限。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会有更多投资人进入。短期来看,大社会资金应被赋予更多自由,抛开其他投资方的参与度,坚持投资正确的项目。
政治化的风险
工党认为“社会投资银行”的创意实际上源自于工党政府期间的“未认领资产委员会”,在大社会资金成立阶段秀出支持的姿态。现任联合执政政府的目标是将伦敦打造成全球的社会投资中心,与此同时又在大幅削减公共预算。所有这些相互交织,令人对2015年下届大选前的前景充满关注。
James Perry认为,领导力是指去做正确的事情,而非做最容易的事情。大社会资金供需之间的一些不对称带来了一个战略问题。若维持现有的投资回报预期,那么大社会资金与一些最优秀社会组织合作的能力将严重受到制约,因为它不得不倾向于“安全”的社会投资,无需过多针对市场失灵的干预。他建议,可以将大社会资金的资金划分成不同投资回报预期的档次,这样资金需求方的回应与协作模式可能因此而改变。
大社会资金的终极目标是要向资本方展示, 社会投资能够创造回报,并为公民社会组织引入大量资本。然而,如果我们无法证明这一点,社会投资就很难主流化。
下载大社会资金2012-13年度报告,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