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环保局5月15日公布消息称,市环保局要求北京的83家国家监控的重点污染源企业力争最晚在11月底前向社会公开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信息。并且,这83家企业中已经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的企业9月底前要公开数据,废气每小时公开一次,废水每两小时公开一次。业内表示,目前环保部门对企业违规排放等污染情况处罚标准较低,公开该信息可发动公众共同监督企业,若企业排放反复超标,公众心中品牌形象就会受损,侧面督促企业重视环保减排工作。
市环保局介绍称,这83家国家监控重点污染源企业主要为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业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其中包括蒙牛乳业(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汇源九龙沟绿色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及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乳品厂等。这些企业要通过网络主动公开自行监测数据,公开内容包括企业名称、监测时间和点位、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达标情况等。
按照要求,已经安装了自动监控设备的企业,要在今年9月底前公开自动监控数据,废气污染物监测数据每小时公开一次,废水监测数据每两小时公开一次,并要在取得监测数据一小时之内公开;对未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的企业,一方面要抓紧安装调试并申请验收,同时还要至少每日开展一次手工监测,并于次日公开监测结果。力争在11月底前,全部公开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以往环保部门的监管还存在漏洞,处罚力度也不足以形成震慑,在不公开自行监测数据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采取各种办法遮掩真实情况,公众虽然有强大的监督力但却无从入手。目前仅有浙江省等个别城市进行企业实时公布自行监测污染数据,从目前公布情况来看,实时公布确保了数据的可信度,减少了数据受人为干扰的因素。而这次北京要求公布的企业大多数是知名企业,它们对品牌形象非常重视,这有利于从侧面督促企业环保减排。
尽管如此,仍有质疑的声音认为,企业自晒排污信息的真实性令人担忧。对此,市环保局仅要求,国控企业要对自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不得虚报、漏报或隐瞒不报。但尚未公布具体的惩处举措。马军建议,相关部门还应要求企业公布排放标准,让公众可以根据标准衡量企业是否排放超标以及超标程度,最高效地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甚至可以发动公众的绿色消费理念,打造绿色供应链意识,从产业链上下游和市场消费终端两方面对超标排放企业形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