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务院的一个智库)的一位学者说最大型的中国银行针对小型公司设置了苛刻的担保抵押条款,这些公司因此常不能达到银行的要求。
“大银行的这些做法让中国60%的小型公司不能得到银行融资支持,”巴曙松说,他引用了一项他领导的对小微公司筹资状况的研究。
中国政府想增加对其小型企业的融资并已令其国有银行开始借款给它们以避免类似2011年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再现,一些分析人士担心再出现一次这样的状况会使银行系统瘫痪。
“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巴曙松说:“有部分大银行正在伪造它们给小微型公司的借款,”他在于中国南部举行的博鳌论坛中说道,但没有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这项调查了1000家专注于十几个领域的小微型中国公司的研究显示,只有40%的公司现在有来自银行的贷款。
尽管中国央行两次降低了共50个基点的利息率,以图振兴受困于13年来最糟糕经济下滑周期的国内经济,这项研究说66%的公司并没有看到它们的融资成本下降。
相反的是,40%的公司说它们支付了超过10%的利率,而剩下的公司融资成本在6%至10%之间。三分之一的公司称融资成本是它们最大的成本。
中国一年期基准利率被中国人民银行在改变货币政策时锁定,现在是6%。
“缺乏适当的抵押是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项研究说道。
这项研究说道,尽管调查显示83%的企业没有它们工厂的所有权,银行仍常常要求公司拿出其财产作为它们拿到贷款的抵押或者保证。
这项研究建议银行扩大其可接受的抵押品范围,以包含汇票、仓单、股权与知识产权。
虽然小型企业规模不,但它们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却不容忽视,它们承担了四分之三的就业岗位与这个国家60%的产出。但是它们常被青睐大型国有公司的银行拒绝。
小企业在2011年受重创,当时中国央行的一系列加息举措为中国经济降温并且极大地将它们在场外市场的借款成本提高到了超过30%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