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发2011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来源:中国能源报

 

 

712日,中广核集团正式发布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是中广核集团首份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包括安全、经营、环境和社会四大部分以及三代核电技术研发和福岛核事故应对两个专题,全面介绍了中广核集团2011年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环境友好以及和谐发展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

 

《报告》显示,截至20126月底,中广核集团总资产已超过2700亿元人民币;拥有在运核电装机612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5台,装机1775万千瓦;拥有风电控股装机33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累计投运21万千瓦,水电实现控股装机154万千瓦,权益装机 350万千瓦,在分布式能源、核技术应用、节能技术服务等领域也取得了良好发展。此外,中广核集团积极开展的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ACPR1000+研发工作将于2013年全面完成,具备实施首堆建设条件。

 

数据显示,在全球265台压水堆核电机组中,2011年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9WANO指标全部达到世界先进值,属全球唯一;岭澳核电站2号机组6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值,全球400多台核电机组中处于同一水平的机组仅有25台。自1999年以来,在法国电力公司(EDF)举办的历届国际同类机组安全业绩挑战赛中,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4台机组累计获得27项次第一名;2011年度,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获得最能体现核电安全管理水平和电站运营业绩的硬性指标“能力因子”和“核安全/自动停堆”两项第一。与美国核电运行研究所(INPO)数据对标表明,与美国104台核电机组相比,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4台机组2012年一季度总体综合指数为99.2分,在美国拥有4台机组及以上的运营公司中连续9个季度排行第一。

 

2011年度,大亚湾核电基地实现上网电量405.19亿千瓦时,约相当于广东省全省用电量的10%,或深圳市用电量的63%,可满足1687万个家庭一年的基本用电需求。截至20126月底,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运行3512天,自2002112日以来,连续10年无非计划停堆,目前仍保持并延续着国内核电站单机组安全运行最高纪录。

 

在核电自主化方面,2011年全面建成岭澳核电站二期,标志着我国已全面实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此外,中广核集团联合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加大投入和技术升级,实现了核级泵、反应堆压力容器、百万千瓦级半速汽轮机等关键设备自主制造。在岭澳核电站二期64%的设备国产化比例基础上,采用同一技术的红沿河核电站、宁德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设备国产化稳步提高,到阳江核电站建成时将达到85%。通过岭澳核电站二期建设,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国内制造企业为主体的设备国产化产业集群,构筑起“以我为主”、与国际接轨的核电设备供应机制,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压力容器、大型锻件等核岛主设备领域的垄断。

 

《报告》指出,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1530万吨,减少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约4400万吨,二氧化硫约23万吨,氮氧化物约18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近30万公顷森林,也相当于珠三角少用了1222万辆机动车。

 

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截止201112月底,中广核集团风电项目已遍及河北、吉林、内蒙古、甘肃、山东、广东等16个省区,在运控投风电装机容量217万千瓦;形成了甘肃敦煌、青海锡铁山、新疆哈密三大光伏基地,投产光伏装机20万千瓦;拥有控股在运水电装机容量82万千瓦。此外,中广核集团还在分布式能源、核技术应用、节能技术服务等领域取得良好发展。

 

《报告》中显示,中广核集团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积极支持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中广核集团开通了官方微博,建立了我国首个“核电站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公开平台,并做出了发生非应急运行事件在两个工作日内公开的承诺,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在确保核电安全、奉献清洁电力的同时,中广核集团还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号召,热情襄助各类扶贫济困、传递爱心等慈善公益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广核集团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超过3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