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8-7 出处: 人民政协报
近几年,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社会公益舆论的频频发出,社会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日益强烈。中国商界领袖、华佗CEO论箭组委会日前在长江三峡举办了“中国企业领袖三峡行”活动,期间企业究竟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成为焦点之一。
社会责任的“层次理论”
“企业与社会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企业在取之于社会的同时更要懂得去回报社会,当效益好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益产品,为政府分忧;效益不好时,政府也该适时提供帮助为企业解忧。”7月30日,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可以说,脱离了社会责任的企业是不成熟的企业,企业若想发展好就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样,方可在为政府、百姓分忧的同时,为自身赢得更好的信誉,进而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保育钧说。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茅理翔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有内外之分,从内而言,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可控因素,要求企业先把自己的活干好,而外部责任则表现为企业对社会的某些群体和行业作出的一定贡献。
一位参加论坛的学者告诉记者,企业也有类似的“层次理论”之分,企业应先生存、后发展、做大后再做强。生存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连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那企业就不会涉及更高一级的发展问题,更不用提及去承担并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了。因此,这句话对于有生存压力的企业来说是合乎情理的;但对于那些没有生存压力且正处于谋求更高发展的企业而言,却有一定的狭隘性。要知道,处于发展壮大阶段的企业,其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将不仅是完成自身生存和发展问题,还应通过履行更多社会责任来保护环境、参与慈善、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等。
“中国企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急功近利的历史阶段。许多企业对于如何摆正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发挥自身的社会责任,以及到底应肩负起哪些社会责任还茫然无知。”保育钧说,从企业经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本利润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没有正确的理念和认识,利益就会过度地偏向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