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也是生产力”

政府、企业、社区、NGO齐聚北京讨论怎样建立“社区?企业?政府合作伙伴关系”


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重要的内容,社会建设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成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更是多次指出:建设和谐社区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企业参与社会责任建设并不意味着企业办社会,而是双赢,是共建共享。这就是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趋势。”这是北京市民政局社区工作处处长温庆云在一次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做了上述表述。10月18日,由《公益时报》主办、北京市民政局和香港乐施会协办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第四次分论坛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建立社区?企业?政府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参与社会责任建设是共赢共享

    温庆云说:“这样的主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北京市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的大背景下,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社区?企业?政府三方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和谐社会中重要的一环。此次论坛不仅有北京市民政局等政府部门参加,还吸引了物美集团、IBM公司、拜耳(中国)公司等著名企业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的参与。

    作为政府方面的代表,温庆云建议企业从建立参与机制、责任机制、话语机制、伙伴机制四个方面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事业。他说,目前大量中介组织承接了政府的部分职责,而且很多社区的发展模式都是从北京起步的,北京可以在全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来自乐施会的(香港)中国部总监廖洪涛先生这周就收到了五六份演讲邀请函,他笑着说这侧面说明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了,也证明中国正在走向更加平衡的发展。


    与社区搞好关系企业收获更大效益

    “企业社会责任也是生产力”,这是物美集团副董事长吴坚忠通过他们企业的发展经验而得出的结论。他认为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不要跨。在合法经营的情况下,企业赚的钱越多,对社会的责任也越大,公益事业也才能持续不断地延伸。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要维护顾客忠诚度,就要积极参加公益事业,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也是把企业社会责任变成企业要做、愿意做的事情。

    他介绍说,物美也在不断购并整合企业的同时十分重视安置职工。随着年年赢利,店铺越来越多,吸纳的员工也越来越多,打个比方,如果物美有一天关门了,就有3万多名员工要重新找工作。所以这样的社会责任也促使企业加足马力,不断发展。另外,几起著名品牌出现质量问题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市场上生产销售的环节出现不合格商品的概率越来越大,而销售的商品,一旦有权威部门认证说不合格,超市要保证2小时内“下架”。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之一。

    在把企业社会责任转换成生产力的过程中,物美最注重与社区的互动关系。逢年过节,都要给居委会送“福”字,搞联欢,并帮助社区解决最头疼的“空巢老人”问题。物美开展的“阳光双百工程”,要求100个店铺为100位“空巢老人”设立一部紧急电话,老人有困难或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都可以打这个电话来寻求社区里最近的物美店员的帮助。并约定每月为孤寡老人大扫除一次,过节的时候给老人送生活必需品,老人过生日一起给老人开party。“我们到老人家里他们就高兴得不得了,这些老人逢人就说‘物美不错,你们买东西去物美吧。’”物美实现了企业和百姓的双赢。

    同时,企业在2005年和2006年共招聘了1000多名下岗人员和“4050”人员。主要是在超市附近的社区里招聘员工,而这些员工上班近,工作满意度高,而且与前来购物的消费者都是邻居,更容易维系和社区消费者的关系。这也是双赢的又一体现。

    在吴坚忠看来,企业做公益不仅为了图名,更为了图利,即公益事业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也是生产力。


    跨国企业着眼企业社会责任

    IBM大中华区企业公众关系部总经理郭维德介绍说,IBM专门设有“企业公共传播部”,众多的跨国公司是十分重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对于像IBM这样的大型跨国企业来说,主要是把公众教育作为其主要公益事业。进入中国30多年来,IBM对社会的捐赠累计超过15亿元,并推出众多公益项目,如“小小探索者”早期儿童智力开发工程,“放眼看科学”青少年科普项目等。为此,IBM在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优秀企业公民”的称号。

    另一位跨国公司的代表是拜尔集团大中华区企业公关传媒部的总经理华威濂,他同时还是清华-拜尔公共健康与艾滋病媒体研究室的联合主任和研究员。

    他介绍说,在所实施的众多企业责任项目中,拜尔一直倡导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更是具有创新性的企业社会责任。通过一种系统性的变化,引导企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而实现社会与企业以及各方利益“共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的张继焦认为,跨国公司和社区政府在公益事业上的看法分歧原因在于对概念的理解不同。我们一般理解的社区是特定的区域,比如说一个街道,一个居民小区。所以对像物美这样的公司来讲,它所关心的就是某个社区,因为超市的购买范围一般是几百米范围内的。但对大型的公司来说,社区的概念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不是某个集体的社区,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一定落实在哪个社区上。

    张继焦用“铁桶、木桶、水桶”来比喻和谐社会下企业、社区、政府的合作关系。他说,现今企业、社区和政府三者就相当于是三个大板做的木桶,制作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一,装的水就会不一样,企业、社区和政府三方就无法平衡,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和谐程度。因此,建设更好的社会,就需要搞一个平衡的好桶。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