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总局、陶氏化学携手在中国推广清洁生产

陶氏化学(中国)有限公司今天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签署合作意向书, 支持在中国推广与发展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指在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连续应用综合性、预防性环境战略,以提高效率,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险。

双方的合作将于2005年1月开始,陶氏将在未来三年为此捐赠人民币600万元(约合72万美元)。2003年开始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是致力于在中国推广清洁生产的新法规,该法是陶氏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的基础。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表示:“国内结构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中小型化工、造纸、电镀、印染、制药、酿造等企业,迫切需要实施清洁生产。我们很高兴与陶氏化学开展合作,借助他们的技术、资金和经验,推动国内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今后三年内,国家环保总局每年将选择10至20家中国企业参加示范项目。参与该项目的国内中小企业主要来自化学或相关行业,如制药、印染、电镀、造纸和酿酒业。所有资金将由非营利性组织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管理。

陶氏将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通过中小企业的示范项目以及对中小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来支持清洁生产的发展。该项目还将支持政府机构的能力建设,包括增强公众意识的活动,编纂和发放清洁生产实践和技术的最新资料以及进行不同层次人才的开发与培训。

陶氏化学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施达伟(William S. Stavropoulos)表示:“陶氏向中国作出了长期承诺,我们非常高兴能与国家环保总局在这个重要项目上进行合作。清洁生产能够促进可持续性生产和消耗,同时,与陶氏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对可持续发展的信仰和承诺是一致的。”

陶氏大中华区总裁麦健铭(Jim McILvenny)、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司长张力军,以及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周桂玲,今天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了这份合作意向书。

陶氏和可持续性发展
陶氏为提高全球人民的生活标准所做的持续性努力也反映在其公司使命中-通过掌握科学和技术不断改进人类进步所必须的东西。

1999年1月,陶氏签署了《责任关怀指导原则》,这是全球化学业界推出的一项自愿性活动,旨在从进入研究实验室到生产和经销再到最终处理整个过程实现安全处理产品。作为可持续性报告的先行者,陶氏在同年开始发布全球性公共报告。

陶氏的CSR计划得到了可持性发展机构的广泛认同。在过去的五年中,陶氏在道琼斯全球指数2500家最大型公司的综合评估中被评为全球领先的化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