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太阳能产业发展指数出炉:精准反映产业发展水平

  新浪科技讯 4月18日消息,北京市财政课题《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课题首次构建了太阳能产业发展指数,近日课题通过验收。

  课题组组长、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贾品荣博士说,我国经济总量的扩大使得经济领域对能源的需求量增长;与此同时,国家对清洁能源占比的最低标准要求有力促进了新能源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中国成为新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已经形成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太阳能产业,产业规模化应用的格局正在形成。

  为了精准反映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态势,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贾品荣与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张雪花合作构建了太阳能产业发展指数。一级指标由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能力3项构成,发展基础和发展能力用于衡量产业自身所具备的发展条件,发展环境用于衡量外部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在二级指标中,产业发展基础由规模和结构两项二级指标构成,从量与质两个方面表征产业的发展基础;产业发展环境由宏观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3项二级指标构成,分别表征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产业发展能力由营运能力、融资能力、投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4项二级指标构成,分别表征产业自身造血功能、外部输血功能、资本投入及科技创新潜能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2015年,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发展指数116.81,全国为110.88。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发展环境得分125.42,全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环境得分为113.02。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政策扶持,政策因素得分163.71,高于全国的130.55。有力的政策支持,使得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发展稳中有增,这对稳定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不容忽视的是,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发展营运能力并不理想。2015年,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营运能力得分90.96,低于全国的100.08。存货周转率较低,总资产周转率不高,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贾品荣研究员认为,京津冀地区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太阳能产业融资能力,着力提高行业营运能力,利用其应用领域极其广泛、潜力极大的市场优势,构建以市场导向的新能源产业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