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首发公报 公布温室气体浓度创12年来新高

来源:人民网

 

 

114日,在辽宁沈阳,中国气象局发布了《201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这是中国气象局首次对外发布中国温室气体公报。

 

青海瓦里关站监测数据

 

1990年建站以来新高

 

公报显示,在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2011年大气中的3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年平均浓度分别升至392.2ppm1861ppb324.7ppb,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值(390.9ppm1813ppb324.2ppb),但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平均浓度大体相当,均创1990年建站以来新高。

 

2011年,在黑龙江龙凤山、北京上甸子和浙江临安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5.8ppm393.3ppm400.8ppm,甲烷分别为1942ppb1887ppb1942ppb,氧化亚氮分别为325.5ppb324.8ppb326.0ppb,均高于青海瓦里关站同期观测值,反映出其周边地区人类和自然活动对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影响。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端义宏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气象局先后建设了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云南香格里拉、湖北金沙和新疆阿克达拉等7个大气本底站,分别代表了我国几个典型气候、生态和经济区,开展中国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监测与分析工作。

 

温室气体浓度升高

 

是全球性趋势

 

气象专家表示,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趋势是全球性的,不只是发生在中国。

 

201211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11年温室气体公报》指出,2011年全球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再次突破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点,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为390.9ppm,甲烷为1813ppb,氧化亚氮为324.2ppb,分别比1750年工业革命前增加了40%159%20%

 

专家指出,由于大气是不断流动的,2011年我国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幅增加,有些可能是来自周边地区。

 

面对极端天气气候

 

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

 

端义宏说,面对温室气体浓度屡创新高、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应该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携手应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罗勇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频繁袭来。为了更好地化解气候变化的现实威胁,还要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建设。

 

此外,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所长周凌?表示,我国温室气体观测资料总体还很匮乏。要进一步掌握我国各个区域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分布和变化特征,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立体观测网建设,提升资料的融合分析能力。

 

        附件:

        201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