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17日11:49
来源:人民网-能源频道
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鲁尔
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今天上午,《BP世界能源统计2009》中国发布会在京举行。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鲁尔在会上发言,讲解了过去一年能源市场的动荡和结构变化。
以下是克里斯托弗?鲁尔发言的全文实录:
早上好。很多人都来过这里,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能源意味着什么。我想给大家讲一件事情,在工作中使用这些能源数据的人,如果你要看这本书,这里面看上去是一本书,但是里面有很多数字,没有很多的字,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它是上一年能源统计的数据,我们这样做主要是为大家提供一个背景,这样促进能源方面的政治讨论和政治决策。
使用数据的人不要依赖这些数字,互联网上还有很多燃油和燃料的种类,而且都是免费的。每年当我和我的同事拿到了全球的很多数据,我们就坐下来开始阅读这些数据,把它解释出来尽可能努力解读它,在这种方式下,我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又写了另外一个章节,全球的能源市场发展了什么,每年在我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搞一个介绍,就像今天这样给大家介绍情况。
一般情况下,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开场白,这一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一年,这就是我们怎么来开始介绍的。2008年是特殊的一年,在这种情况下,这句话可能在多数情况下是更加不寻常的一年,2008年确实是一个不寻常的一年。大家都知道,这一年动荡非常多,全球的经济收缩,这是一次非经合组织的能量消费,也就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正在工业化的国家,他们的能源消费在经合发组织都超过了工业化国家的消费,有两个最大的情况,当然这两个事件是相互连接的。非经合经济过去五年有了最高的经济增长,他们主宰了全球的能源需求,也就是2000年开始。另外一方面,能源的价格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同时加速了全球的经济箫条,确实他在确定今后要发生什么发挥了作用,这两个主题有联系。一个是动荡,还有经济危机,还有长期的非经合组织能源消耗的持续。
我想指出,这些不确定的问题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提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就会问能不能很容易的再回到高增长的年代?他们提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再次向这几年提供能源和能源安全,私营公司能不能这样做?或者政府能不能这样做?这不是简单的问题了,实际上我们这是一个分析,这些数字确实让我们产生了一些想法,我希望介绍完了以后,大家能够讨论一下。
首先,我花点时间给大家介绍两个主题:动荡和结构的变化。然后我再给大家介绍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每种不同的燃料意味着什么。
经济方面。2008年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世界经济增长还是正值2%,2003年以来第一次低过了世界的平均值,美国的经济也开始衰退,到了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经济开始收缩,我讲几个关键点:一是这个衰退并不是从蓝天上没事掉下来的,已经酝酿一段时间了,从美国2001年实际利率一直在负值,就带来了这样一种房地产的衰退。二是这个速度之快确实是没有。世界贸易出现了严重的衰退,现在开始有点像一个老生常谈,但是世界上的确发现很多人没有想到各国联系如此之密切。三是我们看到经济政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正在用赤字融资的政府开支代替了信贷融资的私人消费。未来怎么样呢?出现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这个危机对能源市场的影响,我们都很关心,是突然发展的,非常严重的,去年第二季度经济的收缩,价格和消费都严重下降,价格对所有化石能源是夏季达到了最高峰,然后开始跌落,库存上升多余的产能也出现了每年的生产。发电是1992年发展最慢的一年,一级能源增长也放缓,低于了它10年的平均值。全球的石油消费是1993年以来第一次下降。去年上半年价格上升,消费上升,到了第二年下半年这两个都是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都下降。但是我刚才已经说了,这并不是2008年的全部,2008年我们看到非经合组织国家的一次能源第一次超过了经合组织的消费量,这实际上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了,所以经合组织国家对冷源消费增长的贡献率从2000年以来每年都超过,这一年还有一些其他的。第一次中国的发电量超过了欧盟的发电量,第一次中国的能源使用中带来的碳排放超过了美国。
结构的变化,煤炭的需求主要是一些工业化国家占主导,今天非经合组织国家,发展中国家占了全球煤炭消费的65%,石油的消费正在接近,今天非经合组织的消费和经合组织国家越来越接近,目前45%所有的石油都是在经合组织以外的国家所消费的,这两个题目是如何有关系呢?我们觉得出现了极端的情况下,的确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能源市场是怎么应付这种情况呢?他们对经济冲击的反映是不是因国家不同而不同,因燃料的不同而不同呢。2008年的上下波动能不能告诉我们一些情况,我们如何从长远来说寻求能源的安全,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呢?经济增长永远是推动能源需求的主要推动力,全球来说一次能源需求的增长,去年低于GDP的增长,主要是在非经合组织国家里,这种关系仍然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在经合组织国家去年发生了变化,一次能源的消费下降了1.3%,这是非常令人吃惊的一点。当然了,去年OECD一次能源的消费基本上来自一个国家的一种能源,这就是美国在1980年以来出现了石油消费的最大下降,尽管一次能源需求在经合组织国家带来的是两年以来低于平均的GDP增长的情况下发生的,美国的石油消费从2006年开始下降了,在经济衰退之前很久就已经发生了。所以,我们如果说现在经合组织国家一次能源和石油需求的下降,完全归罪于经济危机衰退是不对的,还有一些其它因素,这个数据向我们表明,在座的很多人一直怀疑了。也就是说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需求对价格非常敏感,在非经合组织国家对经济的增长非常有敏感性。
我们的数据还表明非对称的反映,不同的能源情况不同,在发展中国家石油和煤炭的消费放缓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而放缓,在经合组织国家石油和煤炭的消费下降,但是天然气消费的增长部分抵消了煤炭消费的下降,我们应该很好的一个能源一个能源的全部。
首先看看最重要的市场,也就是说石油问题,去年整一年每桶97美元,这是连续第七年每年石油价格的增长,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我们这方面的数据一直到1864年以来,从来没有看到连续七年石油价格上升。当然年平均价格有时会蕴藏一些其它的问题,去年1月价格是96美元一桶,到了7月达到了顶点144美元一桶,这是创记录的。然后一路下降,到了圣诞节到了34美元。如何解释这一切呢?我们应该看看消费,全球石油的消费在去年下降了0.6%,看起来并不我,但是而是1982年以来下降最多的一次。经合国家的石油连续三年下降,2009年也会下降,唯一的一个解释就是上升的和很高的价格的影响,因为经济增长而不错的,没有其它的原因可解释为什么它的消费下降。
非经合组织国家的消费相对来说还是相当强劲的,直到经济增长出现了问题,刚才我已经说了,经合组织国家的下降主要是在美国,主要是石油下降,下降了每天130万桶,或者6.4%,主要是在下半年,这是1980年以来下降最厉害的。后来不断加剧,特别是出现了经济衰退以后尤为如此,当石油的需求下降,又出现了其它方面的问题。举一个例子,去年9月美国石油需求下降度等于是印度全国的石油消费一样,去年一整年美国石油消费的下降的确很大,基本上造成了经合组织能源国家一次能源下降的原因。
第二个关键因素,非经合组织国家进口国的放缓,主要是在亚洲的增长下降了一半,从2007年每天750万桶降到了去年的334万桶,中国的消费也放缓了,从每天的36万降到了26万,但中国仍然是石油增长中最重要的一个国家。另外,很重要的是在过去的五年里,所有这些积累的石油全球的增量,都是他们为石油提供补贴方面的国家,当然这些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再介绍一下,我们观察到的价格变化的曲线。我们看看石油的供应方面。2007年的时候,欧佩克国家的产油国每天减少了100万桶的产量,去年年初欧佩克的生产达到了最多的同比增长,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另外在科威特、伊拉克和卡塔尔也增加了产量,石油价格达到了120美元一桶的时候在5月和6月,沙特阿拉伯宣布单方面的增产。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国家增长的产量,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5月左右,这些生产的增长表明了我们2008年的库存急剧上升,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后来很快把石油价格又急剧下降。
很快欧佩克宣布了减产,在去年的9月、10月、12月,总量达到每天300万桶,需求下降以后,宣布减产太晚了,无法避免很大的年底的下降,2009年才感到它的减产产生了影响,每天减少了300万桶,按照历史的标准,欧佩克国家的减产帮助了价格的稳定,因为在今年我们的需求继续下降,他们现在也开始支持了价格持稳。
欧佩克的市场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这些非欧佩克国家的生产没有做出反映,因为连续七年价格不断上升,去年欧佩克国家的产量下降到每天61万桶,也就是1992年以来下降最大的一次。俄罗斯在10年以来第一次产量也下降了,加上油田老化,生产成本上高,还有很多人们获得不了投资的机会,这些加在一起,表明这些非欧佩克国家的供应量在苦苦挣扎之中。
全球的石油产量增长了每天38万桶,不包括生物燃料,去年一整年来说,非欧佩克国家的供应被欧佩克国家生产的强硬的增长所抵消,生产超过需求,这样的话库存急剧上升。经合组织国家的库存在2008年达到了一亿三千四百万桶,而且继续上升,这样带来很多很多负作用,欧佩克国家这个时候额外的产能也是同样增加了,有一种多余的产能在欧佩克国家。
下面,根据我们所获得的统计数据,我们一直这么认为,世界并不是缺少资源,世界并没有受到资源的限制,为什么连续七年的价格上升没有带来一个充分的供应方面的反映,来自于欧佩克国家以外呢?我们觉得80年代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较,当时世界也是连续七年的高油价,实际上从1973年每桶3美元达到了1980年的37美元,按今天的价格来说,等于从16美元一桶涨到了97美元,从1980年到1985年之间,欧佩克国家石油减产达到了1000万桶,欧佩克国家和苏联基本上关闭了,不接受私人的投资。1980年到1985年非欧佩克国家生产上升了每天500万桶,80%的增长是来自于14个国家,他们有一个联合的储产比,达到31年的储存和产量比,其它的非欧佩克国家,包括很大的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增加了他们的产量只占4.3%,他们总的储产比还不到12年。
我们得到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呢?显而易见,要有很好的对高产量做出反映,我们需要有不同的方面,有很好的投资机制,同时还要有很多的资源基础。如果我们问这样的国家,哪个国家储产比超过30年呢?回答是所有那些欧佩克国家只有四个例子,哈萨克斯坦、加蓬、越南和苏丹。问题是大国家是否做好准备接受投资,这样很好使他们的生产上升。
我们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我们在石油产业还有技术的变化,还有一些新的开采,我们看到在加拿大的油化饼,世界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仍然是充足的,能够满足我们42年的继续开采,最重要的是这个比率已经有10年始终比40年还要高,世界继续不断每发现新的采油发现新的油来取代,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根本性的问题,我们看到石油市场的情况,基本上是价格不断变化,市场受到各种制约,供应的增长对那些开放投资是软弱无力的,这样的话欧佩克国家等于坐在了汽车的驾驶座上,控制了很多的资源、投资和产量。下面我简单花点时间给大家介绍炼油市场的情况。炼油利润有两个形势影响:首先,需求下降。第二,巨大的新的产能的增加。这主要是大家做了很多投资,去年全球的平均炼油量是6.652美元,现在下降了,现在增加了很多汽油的下降。现在需求的下降,大家现在炼油的能力减少,现在速度非常快,这样也影响到了很多,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增加蒸馏物的需求。在欧洲,现在高炉的油达到了每桶43美元,在美国WTI的平均值达到了每桶23美元,下半年蒸馏物下降了,油井数量减少,同时也延迟了全球原油储备的情况。
我们现在看到供应的下降,也符合了炼油下降的情况。现在的问题是储能过剩有所增加,因为先的产能在增加,因此现在很多国家减少自己炼油的能力。2008年,过剩的产能增加了每天110万桶,其中都是由于新的产能增加,还有很多是由于减少。2009年的时候增加了更多的炼油产能,这是30年来最大的,很多公司在形势好的时候做了很多的决策,增加了复杂性。因此,在今年4月份使用率下降了80%,这是10年来最低的一次。与此同时,它的库存也是14年来最高的,也就是供应过多,是我们这个行业中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
天然气的问题。天然气的价格形势是相似的,全球的平均价格已经达到了2008年的最高值,欧洲的燃气是最贵的,这个在放开的交易所和英国市场上的价格在2008年上半年也是有大量增加,后来又下降了,亚洲的天然气和欧洲的价格也上升的比较快,但是到了高潮的时候又下降了,2009年继续下缩。消费在OECD增加非常快,在非经合组织天然气第一次超过了经合组织,非经合组织国家需求比较多,主要是由于中国促动,中国天然气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增长了15%。
有两个动向:一是过去油价太高,现在非传统天然气在美国投资比较多。二是不断整合,全球的能源市场不断整合,天然气在美国的生产,都是开放的市场,他们对同样的价格做出反映。加拿大下降是最大的,两个国家不同之处就是一些非常规天然气在美国得到了开发,非常规天然气,例如煤层气、质密砂岩气等等。现在技术革命确实在非传统天然气开采方面出现了很大的进展。
(PPT)右侧就是产出的情况,看上去技术的价格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现在非常规天然气在美国的份额从1990年的15%增长到了1998年的28%。探明的储量反映出技术的发展,在美国天然气的储存增加了45%,这是过去10年中,主要是很多技术的发展探明很多。在钻井和炼油方面也有很多的技术发展。从7月份开始,美国的现货价下降了,主要是现在的过剩。
(PPT)右侧就是产出的情况,看上去技术的价格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现在非常规天然气在美国的份额从1990年的15%增长到了1998年的28%。探明的储量反映出技术的发展,在美国天然气的储存增加了45%,这是过去10年中,主要是很多技术的发展探明很多。在钻井和炼油方面也有很多的技术发展。从7月份开始,美国的现货价下降了,主要是现在的过剩。
第二个动向是能源市场的整合,19%的天然气生产都是在国际交易缓线中进行的。在冬天的时候,比利时把天然气运到了亚洲,日本由于受到核能的短缺,运了很多的天然气,因此现在很多的油气运船越来越多,它的能量达到19%。同时,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灵活性,确实在大西洋海鹏地区船比较多,大西洋海鹏现货的价格从2008年12%增加了很多。2000年的时候,当时现货的价格还是零,与此同时,美国的生产也使得天然气的进口有下降,现在大家主要是靠合同价格,这是比较简单的。石油价格和这些价格联系起来,天然气通过浓缩运输非常方便,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不断增加的需求也变得比较有灵活性,现在天然气也在各个不同地区进行了整合。当这个新的动向发展了以后,主要是进口商和客户的需求在2007年的时候使得很多的船更加有灵活性。
2008年夏天以来,现在世界上能源太多了,灵活性还在不断扩展,此次,主要是由生产者储藏,他们可以搞一些灵活的活动进行销售,因此市场的整合将继续在不好的时候,好的时候都在进行,因此将会产生长期的结果,对这些进口国家。
下面回过头来,2008年市场供应比较多,因此需求下降了,但是还有这么一个反映,如果生产太多,油价会出现同样的反映。另外,全球的资源不断整合。
最后化石燃料市场。煤炭价格跟其他的燃料一样,延续着同样的模式,7月份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实际上在西北欧油价是非常好的代表,交易煤炭价的情况是每吨29美元,煤炭仍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一次能源,它是30.1%,当时印度做了很大的贡献,煤炭的消费在经合组织下降比较快,在非经合组织现在增长比较快,后来又放缓了。一谈到煤矿总是谈中国的问题,中国43%的消费世界煤炭,去年的增长是世界总增长的85%,但是中国消费煤炭的速度放缓了,发电的增长上一季度下降,经济危机也影响了中国和影响了中国的出口,当时消费下滑了,生产加速了,因此库存也就比较多。中国现在还是有一些进出口,我们都知道,今年中国的煤价还是比较稳定的。
同时,还是在这个市场上,在煤炭交易方面还是比较值得关注的,在经合组织煤的消费下降了1.9%,这是从1992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下降,在欧美地区下降幅度是1.4%,在欧盟天然气价格比较低,和天然气之间有个竞争,同时,欧洲联盟有一个排放交易的机制,也有了一些影响。因此,英国的火电厂发电下降了8.3%,因为在年初的时候煤价比较高,大家用天然气进行发电。在其他国家,英国、德国火电都下降了,尽管如此,在下半年的时候,油价下降速度超过了气价,因此它们又回过来。
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就是二氧化碳的交易价格下降,现在又开始重新调整,从天然气转到煤炭的发电多了。国际煤炭交易继续在2008年不断增长,尽管增长的不是很大,运输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主要是铁路和港口受到了一些影响,印度洋这方面,澳大利亚、南非把出口向欧洲出,主要是净回值比较有吸引力。在年底的时候,欧盟损失了1400万吨来自南非和澳大利亚的硬煤,因此欧洲一些国家本身也需要很多的煤。像波兰、英国、德国,他们也需要,如果他们短期进行一些调整,重新分布贸易的情况下,他们会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有效竞争市场。
(PPT)这个数字告诉我们,80%的英国的煤炭消费都是来自进口,大家都讲到欧洲依赖天然气,实际上根据我们的调查,现在在国际上煤炭市场也非常有竞争力,中国增加也比较多,中国也是一些出口的国家,它的增长还是很快的。煤炭仍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但是由于中国和印度的增长,否则的话,这个问题就要回归于天然气。此外,现在发电的需求比较弱,因为英国等等。现在我们在天然气和煤炭交易方面支持了欧盟的燃料转换,使得天然气不断替代煤炭来进行发电。
下面讲讲再生能源。再生能源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的技术还是比较少,它的利润非常高,它主要是政府支持与否,再生能源的发展是经合组织大大促进的,经合组织国家政府大大支持这种增长。首先,乙醇,去年乙醇的增长,相当于全球石油消费的0.9%,相当于70多万桶的石油,增长非常快,乙醇的增长主要是美国、巴西促进了增长,同时,后来又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现在乙醇生产主要是通过监管,融合的政策管理。年底的时候,汽油价格下降了,生物燃油的价格就会受到影响。2008年底的时候,15%美国的乙醇生产能力都是闲置了,风能、太阳能增加了30%,因此,现在有一种变化,在风能方面不是一些小的欧洲国家,丹麦、德国等,最大的风能增长去年是中国,美国现在有最大的风能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德国。这个解释非常简单,就是因为风是发电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美国、中国都进入到这个市场,不断快速部署风能发电的基础设施,比欧洲的一些国家还要快。太阳能的发电能力增长的比风能还要快。总体来讲,风能、太阳能加起来只占全球电力的1.5%,非常少。
碳排放的问题。使用能源的碳排放增加了1.6%,比去年低一点,从10年的平均值来讲是第一次。我们现在讲的一些数字都是一些公司提供的官方数字。中国到200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国,经合组织国家的排放下降了21.7%,主要是减少了石油和煤炭的消费,碳排放的交易市场去年增长非常强劲,去年交易的价值达到了1261亿美元,921亿是在欧盟,但是它的价格很有意思,碳的排放交易价格7月份上升,7月经济危机开始的时候价格也开始下降,和能源的价格一样。 因为衰退出现了,萧条出现了,能源减少了,随着能源需求和能源价格下降,碳的价格也下降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经济危机的时候,政府也缺少钱来支持这种可替代能源,大家又用煤,所以又带来新的一轮讨论。欧洲议会通过了一个汽油和能源的规定,澳大利亚碳排放交易的计划在今年5月推迟了。
最后做一个总结。2008年的能源市场看到了非常大的上下波动价格,另外越过了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我讲讲几组数据,这些数字都非常有用。非经合组织国家现在占了全球GDP的25%,但是他们占世界能源消费超过50%,25%的世界GDP是由全球人口82%的人生产制造出来的,还有两个因素:一是收入差距很大,非经合组织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是2300美元,经合组织国家是32000美元,要很好缩小这种差距。二是他们需要更多的能源在发展中国家制造一个单元的GDP所花的能源比经合组织国家要高得多,所以要带来1000美元的GDP,在非经合组织国家要花3.4桶的油或油当量,而在经合组织国家只花1.1,这个差距很大,差了3倍。与此同时,由于这样的一种收入差距,非经合国家人均的能源消费已是经合组织国家20%多。
我们想想,这些数字非常明显,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但是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所以你的经济增长会下降,要不下降的话就必须改进能效。我们看到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的能效会,在这些国家要想获得真正的竞争力,必须加强能效的改进。我们看到这种挑战是非常严峻的,我们过去的经验2008年上下波动了一年,能不能告诉我们一些经验和教训,如何对长期的挑战加以应对。2008年市场的反映了解释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价格的变化带来了非常有效率的反映,我们想一想,经合组织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费的下降主要是美国造成的,全球来说不算中国和印度很高的煤炭价格和天然气的可获得性,带来了石油的消费下降,天然气的上升,在欧盟,天然气和煤之间的差别变来变去,在一些能源燃料价格的变化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也带来其他国际贸易的变化,比如说欧盟代替了从非洲和澳大利亚的石油进口等等。如果允许投资做出反映,高价格可以带来新的供应,我们看到美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就是如此,如果这个不允许投资发挥作用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石油市场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能源方面,商品的周期并没有完全消失,炼油,包括北美的天然气市场,就可以看到过度投资带来的威胁。
另外,可以看到资本密集的行业情况。的确,能源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业务,它需要很长的时间做出反应,对它产品的需求情况,也反映出我们对长期的投资情况缺少了解和知识。2008年经济的周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能源价格也出现了上下的波动,关键要应对长期的挑战,要很好的应对上下波动和周期,在这方面2008年向我们表明,市场给我们保证了能源的安全。同时,如果政府减少干预,比如煤炭和天然气,总体结果会更好。2008年的数据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我就此打住,我也期待和大家的讨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