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09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9年全国“两会”刚刚开幕。笔者了解到,今年的“两会”会期短、议程简,已被媒体誉为节俭的“两会”。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地方“两会”期间就不断传出了“拼车参会”、改吃自助、压缩日程、采用环保纸笔等种种节约环保措施,这些“特殊时期”的“非常做法”,的确令人欣慰,受到舆论的普遍好评。
全国“两会”,可以说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年度盛会。除了利用此重要平台研究解决好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外,为其他各种会议树立良好的会风榜样,也同样十分必要、必需。
联想到此前有些地方官员针对会议缺席、打瞌睡等不良现象对会风“开炮”、下功夫整治,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应着力培育绿色、环保、生态的会风。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为新时期的“四大文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作为缔约国正在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举措,并尽量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文明呼唤“生态会议”,“节俭的会议”更应升级为“节能减排的会议”,开成“零排放”的会议。
何谓“零排放”的会议?按国际通行的说法,就是根据此次会议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通过与会者捐助或者企业赞助等形式,募集相应量的资金,营造匹配规模的“碳汇”林,从而吸收本次会议所排放的全部二氧化碳。这样,此次会议就可以视为“零排放”,成为“零排放”会议。
实际上,“零排放”会议在国际上已司空见惯。即使在国内,也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据《中国绿色时报》报道,2007年12月28日召开的北京林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四次会议就缔造了“北京第一个‘零排放’会议”,同时诞生了“北京民间购买碳汇第一人”。
我们在节约、节俭的同时,一定要知道节能、“减少碳足迹”、减排。充分利用全国“两会”这个重要平台,把“两会”开成生态环保的会议??这,无论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还是对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建设生态文明都十分重要。(作者:杨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