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1 11:10:26
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取决于发展路径的选择。随着《巴厘路线图》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逐步形成全球共识。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保护人类的家园,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相应措施,一场“低碳经济改变世界”运动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年鉴所言,一个新兴的绿色低碳经济已在全球处于萌芽阶段。
美国:戒除碳嗜好
美国虽然拒绝重返《京都议定书》,但其一直非常注重技术进步在未来经济竞争中的重要性,并倡导包括建立国际清洁能源技术基金在内的各种机制,力图在未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格局中获取更大的国家利益。2006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号召美国人民戒除碳嗜好,全力发展替代能源。如今,由美国政府一手主导的“新能源复兴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美国南波尔德和科罗拉多高原上,四排试验用的风力发电机正对着白雪盖顶的落基山脉,它们的叶片有46米长,在风中慢慢地旋转着。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部门实验室总工程师森迪·布特费尔德表示:“3年后,这里的风力发电将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至少可以解决200万美国人的家用照明。”
南波尔德和科罗拉多高原上的试验发生在2005年,3年后的今天,那里的风力发电已经解决了超过200万人的家用照明问题。随着风力发电机机身和叶片设计越来越轻巧,效率却越来越高,其潜在价值也愈发凸显。以至于美国政府根据其风力资源数据,乐观地推断出只要3个州——堪萨斯州、北达科他州和得克萨斯州,就能有足够的风力支持整个国家的电力需求。
除了风能项目之外,混合动力能源的利用也备受美国人瞩目。当美国军队宣称,他们已开发出一款节约能源的全新混合动力悍马时,没有人再怀疑混合动力在美国的广泛应用。
不仅如此,大手大脚的美国人如今也学会了节能减排。从2001年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至今,美国东西海岸都出现了由州长推动的区域性减排计划。
英国:三条途径通向低碳社会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是全球减排行动的主要推进力量。在《斯特恩报告》之后,英国政府近日推出一项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的宏伟计划,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布朗首相称:“这是正在出现的一场绿色革命,是自核电站出现以来英国对能源政策作出的最为剧烈的改变。”这项新计划中最能吸引人的目标是,到2020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供应的15%,其中1/3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20%。
英国是一个风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苏格兰的风力发电已具一定规模。按照新计划,在各地现有风力发电设施的基础上,在海岸沿线再增加4000台风力发电机,在海上增加3000台风力发电机。到2020年,英国45%的风力发电来自苏格兰,18%来自威尔士,10%来自北爱尔兰,其余来自英格兰。
除了利用风力资源,英国还将扩大生物质能源发展规模,充分利用新技术,对秸秆、木材、垃圾等进行处理发电。这项要求的技术含量、配套工程很多。比如,利用木材发电可以达到英国用电总量的6%,但如何采伐现有木材、如何划出土地供农场再植树,都需进行合理而科学的管理。新计划建议每年采伐100万吨的木材,划出35万公顷土地用于种植林木和其他生物质能源作物。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建立垃圾处理发电站,从而产出生物燃气取代传统的天然气。
目前英国只有9万套太阳能热水系统,新计划估计,如果采取可行的激励措施,每年可以增加40%。到2020年,太阳能热水系统可以达到700万套。英国1/4的家庭可以用上自家屋顶太阳能设备提供的热水。
德国:“四驾马车”护航低碳经济
从1977年至今,德国先后出台5期能源研究计划,用于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气候保护。2007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又在此框架下制定了低碳经济战略,具体有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是征收生态税。生态税是以能源消耗为对象的从量税,是德国改善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的重要政策,税收收入用于降低社会保险费,从而降低德国工资附加费,这样一方面促进了能源节约、优化能源结构,另一方面提高了德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鼓励企业实行现代化能源管理。德国工业蕴藏着巨大的提高能效潜力,如动力装置、照明系统、热量使用和锅炉设备等都有进行节能改造的空间。因此德国政府计划在2013年之前与工业界签署协议,规定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与企业是否实行现代化能源管理挂钩。
三是推广热电联产技术。热电联产即将发电中产生的热能收集用于供暖,这样既减少了热量的流失,又为发电企业带来额外的供暖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德国政府为支持热电联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制定《热电联产法》。该法主要规定以热电联产技术生产出来的电能获得补贴额度。德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将热电联产技术供电比例较目前水平翻一番。
四是实行建筑节能改造。德国政府计划每年拨款7亿欧元用于现有民用建筑的节能改造,另外还有2亿欧元用于地方设施改造,目的是充分挖掘建筑以及公共设施的节能潜力。
瑞典:从童话王国到低碳王国
有着童话王国之称的瑞典,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2007年,瑞典节能环保型汽车(也称绿色汽车,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公里低于120克)销售量达30.7万辆,比2006年增加49%。瑞典企业和能源部长乌路夫松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采取的有力措施,包括购买绿色汽车给补助、增加排放税收和新的可持续的交通系统等。
2006年瑞典垃圾分类回收率达到81%,比2005年高25个百分点。其中58%是物质回收,23%是能源回收。瑞典不仅符合欧盟目前的回收标准,而且已经符合今年开始实行的新标准。瑞典的玻璃回收率最高,达91%。
由于瑞典出台垃圾焚烧使用的能源也要上税政策,二氧化碳排放量得以降低,热能和电力生产增加,这个过程也鼓励了更多塑料回收。当然,明显的减排效果得益于工业部门大量纸壳和金属回收。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只有45万平方公里的北欧国家,瑞典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世界瞩目的。瑞典提出了16项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在2020年~2025年实现这些目标。为合理评价这些目标,他们提出了综合指标测量法。瑞典以前采用绿色GDP核算,但在实践中,他们发现绿色GDP很难精确计量环境损失,因此他们改用综合指标测量法。其基本思路是设立不同指标度量经济发展和环境损失,然后给指标赋以不同权重,得出总指数,用该指数判定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