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莉萍 赵路)中英两国于日前在京就开发具有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功效的清洁煤技术签署了协议,该协议标志着“近零排放”项目(nZEC)首期工作的启动。据悉,清洁煤技术能有效缓解燃煤发电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 本报讯(记者王莉萍 赵路)中英两国于日前在京就开发具有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功效的清洁煤技术签署了协议,该协议标志着“近零排放”项目(nZEC)首期工作的启动。据悉,清洁煤技术能有效缓解燃煤发电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
英国环境、食品及乡村事务部和贸易工业部为这项由英国主导的首期计划提供了350万英镑的资金支持。这项为期3年的可行性研究,将探索各类能够捕获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技术以及在中国研究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的可能性。“近零排放”项目的目的是于2020年前在中国和欧盟国家建设使用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的示范燃煤电厂。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包括收集燃煤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于地下的地质结构中,如地下含水层和耗竭的油田中。该项技术有可能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大约90%。
据代表英国政府与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签署协议的英国首席科学顾问戴维?金爵士介绍,目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人均2吨,欧洲国家的人均排放量则为10吨,而美国目前人均排放量已经高达21吨。英国政府希望各国之间能够确定一个可实现的目标。英国提出的目标是,在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减少60%,这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人均4吨的水平。
金说,“在当今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都要考虑可持续性。经济增量也应赋予环境价值,比如,用电需要付费,但这个费用没有考虑环境的代价,因此,应该将环境代价折算其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二氧化碳排放后是无法使空气再次洁净的,因此,要把由此带来的外部代价转为内部代价。如果为二氧化碳排放制定一个限额,就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自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样也会使能源的价格降下来,并且能源的使用效率也将有所提升,而最终能源的使用开发也将减少,这样循环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相应减少,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计划的一部分,这个中欧合作的“近零排放”项目是在今年9月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峰会上宣布的。欧盟也正在准备与中国签署一个有关碳吸存的高层协议,作为中英签署协议的补充。
“这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手段清洁被污染的空气。已经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存在几十年。我认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和人类登月一样重要。”金说。
英国环境、食品及乡村事务部和贸易工业部为这项由英国主导的首期计划提供了350万英镑的资金支持。这项为期3年的可行性研究,将探索各类能够捕获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技术以及在中国研究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的可能性。“近零排放”项目的目的是于2020年前在中国和欧盟国家建设使用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的示范燃煤电厂。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包括收集燃煤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于地下的地质结构中,如地下含水层和耗竭的油田中。该项技术有可能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大约90%。
据代表英国政府与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签署协议的英国首席科学顾问戴维?金爵士介绍,目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人均2吨,欧洲国家的人均排放量则为10吨,而美国目前人均排放量已经高达21吨。英国政府希望各国之间能够确定一个可实现的目标。英国提出的目标是,在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减少60%,这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人均4吨的水平。
金说,“在当今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都要考虑可持续性。经济增量也应赋予环境价值,比如,用电需要付费,但这个费用没有考虑环境的代价,因此,应该将环境代价折算其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二氧化碳排放后是无法使空气再次洁净的,因此,要把由此带来的外部代价转为内部代价。如果为二氧化碳排放制定一个限额,就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自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样也会使能源的价格降下来,并且能源的使用效率也将有所提升,而最终能源的使用开发也将减少,这样循环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相应减少,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计划的一部分,这个中欧合作的“近零排放”项目是在今年9月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峰会上宣布的。欧盟也正在准备与中国签署一个有关碳吸存的高层协议,作为中英签署协议的补充。
“这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手段清洁被污染的空气。已经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存在几十年。我认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和人类登月一样重要。”金说。 (王莉萍 赵路)
来源: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