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四大区域特色发展

201185   来源:中国电子报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政策和资源是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政策和资源影响下,我国新能源产业集聚特征显现,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西南、西北等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依托区域产业政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集聚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特色明显。其中长三角区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地,聚集了全国约1/3的新能源产能;环渤海区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的研发和装备制造基地;西北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建设基地;西南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硅材料基地和核电装备制造基地。

 

区域分布  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新能源产业在政策和资源的影响下开始集聚,整体上形成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格局。

 

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以政策和资源为导向,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等为核心的东部沿海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在中西部的一些区域,如江西、河南、四川、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中西部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在区域分工方面,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主要承担着新能源产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中部地区承担着核心材料研发制造功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新能源发电项目承载地。新能源发电项目通过电网,再输入到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整体上,新能源已形成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局面。

 

目前,国内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等,这些细分领域具有不同的集聚特征。

 

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了以长三角为制造基地、中西部为原材料供应基地的产业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最早的光伏产业基地,随着产业链延伸,江西新余、河南洛阳和四川乐山等地成为国内硅片制造和原料多晶硅基地。

 

风电产业:环渤海区域是国内外知名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聚集地,长三角区域也培育了一批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而西北区域是风电场建设的集中区。

 

核电产业: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装备制造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中国已建成的4座核电站与在建的13座核电站均分布在沿海地区,而主要核电常规岛、核岛供应商及其制造基地则主要分布在四川、黑龙江。

 

生物质能产业:我国2/3以上的生物质资源集中在内蒙古、四川、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12个省区,约70%的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和气体燃料产业分布在这些省区,其他省区相对较少。

 

长三角地区集中了我国60%的光伏企业,20%以上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环渤海地区集聚了我国30%左右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西北地区集聚了我国90%以上的风电项目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西南地区则是我国重要的硅材料基地、核电装备制造基地。

 

1.环渤海区域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省市,该地区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和装备制造业基础,是我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的研发和装备制造基地,集聚了我国30%左右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2.长三角区域

 

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地,聚集了全国约1/3的新能源产能,集中了我国60%的光伏企业、20%以上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53.5%的建成核电站装机和近40%的生物质发电装机。

 

3.西南区域

 

包括四川、重庆等省区,依托雄厚的资源和重工业基础,西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硅材料基地和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其中四川集中了全国多晶硅产能的30%和产值的20%,占据了国内核电核岛核心设备50%的市场。

 

4.西北区域

 

西北区域主要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应用基地。该区域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集中区,集聚了我国90%以上的风电项目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演进趋势  向优势区域聚集

 

新能源产业整体持续朝政策和资源优势区域集聚。新能源产业在我国处于成长期,产业集聚区域受到区域政府政策、当地资源等条件影响。首先,新能源产业是典型的政策导向型产业。除了国家产业政策之外,地方的配套产业政策将成为吸引企业的重要因素。其次,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也是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企业投建新能源项目需要根据细分新能源产业特征,选择资源丰富的区域。此外,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降低成本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新能源企业将考虑产业半径、原材料等要素对成本的影响。

 

大型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不断朝市场终端转移。国内大型新能源装备制造除了受到区域政策和地方资源要素吸引外,与终端市场的产业半径是企业重点考虑的因素。如大型风电装备制造环节,包括叶片、整机制造等,运输距离将对产业成本产生很大影响。同时,靠近终端市场,除运输便利外,还有利于开展设备后期的运维工作。未来,大型新能源装备制造环节将不断朝市场应用终端转移,包括风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以降低项目成本,满足客户运维需要。

 

研发和销售环节朝资本和人才密集区集聚。新能源产业研发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先进的试验设施、大量的资本投入作为支撑。目前,国内诸多新能源企业为提高研发能力,逐步将研发中心设在人力资源密集、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政策和资源是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政策和资源影响下,我国新能源产业集聚特征显现,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西南、西北等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依托区域产业政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集聚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特色明显。其中长三角区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地,聚集了全国约1/3的新能源产能;环渤海区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的研发和装备制造基地;西北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建设基地;西南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硅材料基地和核电装备制造基地。

 

区域分布  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新能源产业在政策和资源的影响下开始集聚,整体上形成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格局。

 

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以政策和资源为导向,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等为核心的东部沿海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在中西部的一些区域,如江西、河南、四川、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中西部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在区域分工方面,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主要承担着新能源产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中部地区承担着核心材料研发制造功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新能源发电项目承载地。新能源发电项目通过电网,再输入到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整体上,新能源已形成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局面。

 

目前,国内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等,这些细分领域具有不同的集聚特征。

 

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了以长三角为制造基地、中西部为原材料供应基地的产业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最早的光伏产业基地,随着产业链延伸,江西新余、河南洛阳和四川乐山等地成为国内硅片制造和原料多晶硅基地。

 

风电产业:环渤海区域是国内外知名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聚集地,长三角区域也培育了一批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而西北区域是风电场建设的集中区。

 

核电产业: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装备制造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中国已建成的4座核电站与在建的13座核电站均分布在沿海地区,而主要核电常规岛、核岛供应商及其制造基地则主要分布在四川、黑龙江。

 

生物质能产业:我国2/3以上的生物质资源集中在内蒙古、四川、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12个省区,约70%的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和气体燃料产业分布在这些省区,其他省区相对较少。

 

长三角地区集中了我国60%的光伏企业,20%以上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环渤海地区集聚了我国30%左右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西北地区集聚了我国90%以上的风电项目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西南地区则是我国重要的硅材料基地、核电装备制造基地。

 

1.环渤海区域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省市,该地区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和装备制造业基础,是我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的研发和装备制造基地,集聚了我国30%左右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2.长三角区域

 

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地,聚集了全国约1/3的新能源产能,集中了我国60%的光伏企业、20%以上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53.5%的建成核电站装机和近40%的生物质发电装机。

 

3.西南区域

 

包括四川、重庆等省区,依托雄厚的资源和重工业基础,西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硅材料基地和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其中四川集中了全国多晶硅产能的30%和产值的20%,占据了国内核电核岛核心设备50%的市场。

 

4.西北区域

 

西北区域主要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应用基地。该区域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集中区,集聚了我国90%以上的风电项目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演进趋势  向优势区域聚集

 

新能源产业整体持续朝政策和资源优势区域集聚。新能源产业在我国处于成长期,产业集聚区域受到区域政府政策、当地资源等条件影响。首先,新能源产业是典型的政策导向型产业。除了国家产业政策之外,地方的配套产业政策将成为吸引企业的重要因素。其次,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也是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企业投建新能源项目需要根据细分新能源产业特征,选择资源丰富的区域。此外,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降低成本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新能源企业将考虑产业半径、原材料等要素对成本的影响。

 

大型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不断朝市场终端转移。国内大型新能源装备制造除了受到区域政策和地方资源要素吸引外,与终端市场的产业半径是企业重点考虑的因素。如大型风电装备制造环节,包括叶片、整机制造等,运输距离将对产业成本产生很大影响。同时,靠近终端市场,除运输便利外,还有利于开展设备后期的运维工作。未来,大型新能源装备制造环节将不断朝市场应用终端转移,包括风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以降低项目成本,满足客户运维需要。

 

研发和销售环节朝资本和人才密集区集聚。新能源产业研发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先进的试验设施、大量的资本投入作为支撑。目前,国内诸多新能源企业为提高研发能力,逐步将研发中心设在人力资源密集、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

 

四、提升园区软硬环境,引导产业集群发展

 

软环境建设对于区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牵引作用和重要的基础作用。软环境建设上,需要政府部门增强服务意识,树立部门围绕企业转,企业需求我服务的观念。健全制度、简化程序、规范行为、提高效率,为投资经营者提供优质服务。

 

首先,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把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作为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的突破口来抓。其次,需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行政执法的公开性、透明度,切实维护好投资者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再次,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积极改善交通、物流、居住、医疗、信息、娱乐等条件,营造安全文明、宽容开放、法治诚信、规范高效、勤政廉洁、亲善和谐的社会环境。

 

全球新能源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迅猛增长,并形成一定产业规模集聚的态势,主要分布在欧盟、美国、日本、巴西以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此外,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新能源产业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

 

欧盟 全球新能源市场集中地

 

欧洲是全球新能源市场集中地之一,也是新能源技术开发中心。其中光伏产业有法国Alstom集团和德国SolarWorld公司等骨干企业;生物质能产业有德国CHOREN公司和瑞典Shelliftea公司等高新研发企业;核能产业有法国的AREVA公司和意大利的Edison公司等世界著名核电公司;风电产业拥有丹麦Vestas公司、德国Dewind公司和西班牙Gamesa公司等全球风电设备制造领先企业。以风电产业为例,截至2010年年底,欧盟27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84074兆瓦,约占全球风电装机总量的43%

 

美国 新能源技术最成熟

 

美国在新能源领域开发相对较早,也是全球新能源产业技术最成熟的国家之一。当前美国20%的电能来自于核能,70%的清洁电也来自于核电。截至2010年年底,美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40272兆瓦,美国的生物质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万兆瓦。2009年美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为2018万千瓦,位居世界第四。此外,美国还拥有Westinghouse公司和GE公司等世界著名企业。

 

日本 太阳能发电专利大国

 

近些年来,日本新能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各项新能源均呈现倍增趋势。其中,在太阳能利用领域,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发电的专利主要由日本厂家掌握,夏普、京瓷、松下和三菱被称为日本光伏领域的四大骨干企业。此外,日本还拥有东芝、日立和三菱等核电设备制造大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