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碳市场能否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

2013年6月以来,我国相继建立了7个碳交易市场,试点进展顺利。国家发展改革委目前已开始着手研究相关管理细则和市场调节机制,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早在2011年,我国就已经确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自2013年6月以来,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等7个碳交易市场相继鸣锣开市,拉开了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解振华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有5个碳交易市场顺利完成了第一个年度的履约工作,其余也即将进入履约。

随着碳交易试点的顺利推进,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有关专家指出,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气候变化对城市建设、农业、林业、水资源等影响加剧,也迫切需要采取积极的适应行动。从外部环境看,国际社会已就控制全球气温升高不超过2℃达成共识,并将进一步强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快探索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构建起更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碳排放市场制度体系。
在今年9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据易碳家了解到,《规划》明确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将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规划,中国2013年正式启动碳交易试点,2013-2015年为碳交易试点阶段,为全国性碳市场摸索和积累经验;2016年将推出全国性碳市场,2016-2020为运行完善阶段, 2020年后为拓展阶段,扩大参与企业范围和交易产品,探索与国际市场连接。自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市场启动以来,中国七个试点省市的碳市场相继启动,到2014年6月已有五个试点省市顺利完成第一次履约,成交额5亿元人民币左右,成为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场。未来中国碳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统一的市场机制急需建立,尤其是碳交易价格形成机制,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