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发展机制时下要机智

作者:刘秀凤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9-4-7

    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接近2000个,在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注册成功的项目接近500个,我国注册成功的项目数量和产生的减排量均居世界首位。同时,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也同样对CDM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市场的低迷。在这种情况下,CDM会走向何方?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在日前召开的“绿色金融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共同就CDM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金融危机对CDM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此次论坛由北京市金融办主办、北京环境交易所承办,论坛以“大变革中的碳金融平台”为主题。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在发言中表示,北京环境交易所希望通过CDM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能够为建立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国际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做出自己的贡献。

  CDM是非常特殊的商品

  参与CDM交易,法律和风险需要关注;减排量需要第三方认证后才能成为商品

  作为大唐水电物资公司CDM办公室主任,唐人虎主持开发了国内第一个CDM单边项目,参与了国内近400个项目的CDM开发,并承担多项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CDM重点项目课题以及碳市场、碳交易的前沿研究。据他介绍,大唐集团目前已经成功注册了23个项目,减排量超过80万吨,实际碳收益将近9000万元。他认为,虽然数目不算大,但给了集团下一步继续开展这方面工作,树立了很大的信心。

  在谈到这一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时,他提到了法律和风险。目前国内的CDM交易中,通常国内企业是卖方,买方是来自西方的企业,他们可能对于项目的合法性会有不同的认识。比如,对于国内是普遍国情的事情,国内企业会认为是合法的,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但对于卖方来说,这个项目的合法性就有待解释和沟通。这就可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产生很大的碰撞。另外,双方对于项目本身的认识也可能有一定的偏差。

  据唐人虎介绍,在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对于风险的认知也是不一样的。一般的商品交易中,买方出一个价格,卖方觉得合适,生产出来就可以交易了。但CDM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商品,需要第三方认证后才能成为商品。而一旦没有通过认证,其一切的商品属性就都不存在。

  金融危机下碳市场也低迷

  市场已经在慢慢发生变化,很多买家处于一个观望态度,也有很多买家已经退出了这个市场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的碳价已经从去年夏天最高的31欧元/吨,跌至目前的8欧元/吨左右。国内从事CDM项目交易的企业也感受到了碳市场的低迷。一家经济咨询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的公司主要从事CDM项目的咨询工作,金融危机给他们的业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项目都被搁置了。

  这一点也得到了唐人虎的认同。他说,像大唐这种业主,项目比较多,项目的质量也比较好,在此之前买家都会蜂拥而至,当时彻底是一个卖方市场。而现在,市场已经慢慢发生了变化,很多买家处于一个观望态度,也有很多买家已经退出了这个市场。据他透露,前面的一些交易,有一些会继续执行,有一些已经暂停了,或者处于重新谈判阶段。

  北京易澄信诺碳资产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伟分析了CDM市场低迷的原因。她认为,这个市场是受到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左右的。在经济方面,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活动趋缓,排放量减少,也会造成碳价的下降,而一些买家撤出这个市场,也会使投机活动相应减少。同时,经济低迷也会造成一些买家的资金链条吃紧,这种情况下,他们会选择把手中的一些减排量低价出售,就会造成短期内市场上一种供给过剩的情况。在政治方面,后京都议定书的谈判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到CDM市场的价格。

  林伟曾经参与开发了中国第一个注册成功的CDM项目。对于在金融危机中如何有效地替业主防范项目开发中的风险,林伟说:“首先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我们要利用我们专业性的知识,为业主选好买家。在谈判中,价格肯定是一部分,但不是一切。我们会依靠我们的知识,使得减排交易的合同条款更趋于公平、对等。”

  唐人虎表示,大唐接下来会加快研究工作,特别是作为案例个体参与一些政策的研究,为未来市场的变化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同时,他还表示:“CDM市场是这两年新发展起来的市场,现在的变化反而是一种机会。现在的市场低迷,可能会带来未来更多的市场机会。”

  林伟在发言中表示:“关于后京都时代的谈判,大家都非常期待能有一个结果,美国是不是能够回到谈判桌上来,是不是能够为这个市场贡献更大的能量,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而CDM机制在2012年之前,肯定还会再做一些具体、细致的调整,也应该进一步去关注。”

  建立CDM信息服务平台

  让买方、卖方、服务方以及中介咨询方都可以找到更可靠的信息,进行更多的比较,做出更好的项目,发现更公平的价格

  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家批准的项目数量和注册成功的项目数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CDM项目审核机构缺乏。另一方面,国内企业虽然都知道CDM,但对于其操作中的具体规则并不清楚。知识和经验的缺乏,让很多国内企业在谈判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也就丧失了讨价还价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帮助企业更好地参与到CDM交易中来,北京环境交易所建设了CDM信息服务平台。据北京环境交易所CDM信息服务与生态补偿促进中心副主任郭健介绍,建设这一平台的宗旨就是要让买方、卖方、服务方以及中介咨询方都可以找到更可靠的信息,进行更多的比较,做出更好的项目,发现更公平的价格。郭健说:“我们将采用会员制,对会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对项目进行筛选和尽职调查,协调各方利益,从而让买家、卖家都放心。”

  参加此次“绿色金融论坛”的从业者、专家都对这个平台的建设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们认为,通过这样一个信息平台,可以让各相关方更加充分地了解一个项目,把项目的信息向更大的范围进行传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国内交易中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状况,让交易更加公平公正。

  同时,与会者也提醒主办者,会员资质的审查和信息的权威性是必须要注意的。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的张军谈到了其所在公司在CDM交易实际操作中的经验。他说:“我们会选择资质比较好的买家进行投标,因为我觉得资质是防范风险的一个关键。”

  据张军介绍,由于选择的这些买家诚信度比较高,所以当去年9月份碳交易市场出现波动的时候,他们及时跟这些买家签订了减排购买的意向和协议,并锁定了风险。尽管之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碳市场的价格变动非常大,但中国节能投资公司CDM的销售价格锁定得非常好。同时,据他透露,通过最近的交流,这些买家对未来执行合同是非常有信心的。

  同时,张军也提醒说:“通过这样一个信息服务平台,业主可以卖到一个很好的价格,买家可以买到他所希望的碳资产,但会使中介机构的利润空间大大下降。所以,在平台设计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考虑参与者各方的利益关系,解决好利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