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火热的碳交易面临质疑

     欧盟的碳交易可谓十分火热。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生效后,随着全世界对清洁能源需求的飞速增长,欧盟在全球逐渐火暴的碳交易市场中更为抢眼。2005年欧盟在排污权交易体系下的二氧化碳交易量约为3.6亿吨,在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下签署的二氧化碳交易量为3.9亿吨。而在2004年,这两种机制下二氧化碳的交易量分别为1700万吨和1.88亿吨。进入2006年后,欧盟碳交易的火热势头更为强劲,仅在今年上半年,欧盟的碳交易额约为4.4亿吨,约占全球交易总量的65%。
     但是,就在欧盟碳交易如火如荼的背后,人们却有一些疑问。

     市场化能解决气候危机吗?
     碳交易通过全球化的市场机制来控制经济行为,比空泛的规定要实用得多。因此,《京都议定书》的生效迅速促进了碳交易的健康发展,并扮演了重要角色,加速了世界经济向排放更少碳化物生产方式的转化,为减缓全球变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欧洲排放物交易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帮助欧洲成员国实现它们的京都计划,到2012年实现总排放量比1990年的基线减少8%(《京都议定书》要求所有35个国家平均减少量是5%)。虽然欧盟的碳交易十分火热,但有人认为,这并不能证明它对碳化物交易有明显的作用。欧洲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了少许,但那要更多地归功于能源利用率的迅速提高,而不是广泛的化石燃料的控制或者内部压缩。
     部分业内人士对“排污许可”有些反感。在他们看来,这实际上是在纵容污染者,允许他们在自己认为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付费排污。还有人担心,碳交易和碳汇危险地分散了社会的注意力,让人们忽视了全世界必须马上开始更深层次和更痛苦的变革。
     还有一些人认为,从现实情况看,排污许可和排污交易制度可以通过控制排污总额的方式确保排放量减少,并能减轻企业和消费者的压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它是为达到环保目标而花费最少的办法吗?这仍有待观察。

    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
     尽管欧洲排放物交易体系第一阶段还存在缺点,但它还是为解决排放物起到了指导作用。从2005年7月至今的这一阶段,每个成员国都提交了一份国内分配计划,为实现该计划,成员国将分配到的配额,再分配给本国的部门或私有公司。
     欧洲排放物交易体系包括主要的能源国和工业化国家,覆盖了整个欧洲排放量的一半,由于还处在发展的初期,这个体系在今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效率。欧盟从2008年12月开始,将在第二阶段提出更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设置更广泛的范围,与第一阶段比较,实现总量减少6%。
     但是,现在这个体系运转得似乎还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政府都没有贴近底线。但欧盟委员会正在进行一些艰难的改革。2005年,欧洲排放物交易体系刚开始实施的时候,由于竞争关系,欧盟大部分成员国都没有明确它们的目标,但只有五个国家??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和澳大利亚??超过了它们限定的配额。   

    不现实的吹嘘?
     在即将全面实施欧洲排放物交易体系的情况下,欧盟也试图将交易系统扩展到新领域。首先可能是航空公司,紧接着就是运输环节,最后是家庭。一些欧洲航空公司已经暗示它们将会参与排放物交易体系,航空碳交易将为现代化的航空公司创建新的模式,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油料。
     但在欧洲排放物交易体系里的初级阶段,一些实际问题使航空公司的参与不可能建立满意的模式。比如,怎样计算一家航空公司的含碳排放物,特别是欧盟以外的长途航班很难解决。国际航空运输组织有人嘲笑道,完全无视经济现实,是不切实际的。
     一些人还认为,《京都议定书》本身就存在危机,加拿大威胁要遏制,美国和印度甚至都没有在京都露面。因此,碳化物交易到底是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还是一个华而不实、不切实际的浮夸?
     不管怎样,大多数人都认为,虽然至今仍有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但碳交易的开创者和附和者们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好的开端,让我们看到,在全球化基础上通过碳交易改变经济行为、推动气候变化难题解决的希望。欧盟在碳交易上先行了一步,以欧盟为中心的碳化物交易体系也有望获得国际化进展,以及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兴趣。


                                                                                 编译:CBCSD秘书处
                                                                                         2006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