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发展项目迷雾重重,国内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

2011-12-30   来源:大众证券报

 

《京都协定书》的第一期承诺即将迎来最后365天的倒计时,尽管第二期承诺在德班气候大会上已经通过,使CDM(清洁发展机制)等碳交易机制在2013年以后得以延续,但欧盟的制度立刻又使CDM的国际市场迷雾重生。

 

据欧盟此前协议,从201211日起,将对区域内所有过往航班实行碳排放配额制度,超过配额必须额外购买。相关部门预计,中国将为此约支付8亿元人民币。2013年起,EU-ETS(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或只接受最不发达国家或有双边协议国家的CDM项目,且禁止使用工业气体项目产生的减排信用。外界据此推测,若欧盟政策不转变,中国或面临国际CDM需求萎缩。

 

《京都协定书》最核心的内容是:允许发达国家到境外去购买一部分减排量,用于抵消规定的指标。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可提供的CDM项目占到世界总需求的50%以上,仅初期4个试点项目就已获得77.35亿元的投资,截至2011年三季度,中国获签发CER(核证减排量)数量超过4亿吨,占全部CER签发量的一半以上,交易收入超过4亿美元,不折不扣的成为了CDM国际市场最大的卖方。

 

兴业证券(601377,股吧)认为,目前中国CDM项目主要依赖“出口”,国内市场几乎为零。由于缺乏交易机制,中国在国际CDM市场完全没有话语权,“出口”的CER单价过低,属于“低卖高买”;在需求方面,过度受限于买方即发达国家的政策,若欧盟大门紧闭,中国只能转战亚太新兴市场。CDM市场本身规模就很有限,如再缩水,那中国CDM的国际份额也将越来越少,发展国内碳交易市场是当务之急。

 

出于对外因的担忧,二级市场上CDM项目指数从年初的983.81点飙升至418日的1159.33高点后开始回落,内蒙华电(600863,股吧)、精工科技、巨化股份(600160,股吧)、神马股份(600810,股吧)、兴化股份(002109,股吧)30余只相关概念股也悉数下跌。就在CDM项目迷雾重重之际,国家发改委在今年1114日宣布,北、上、广等7省市为国内首批碳交易试点省市,并出台自愿减排的相关流程、制度,逐步向全国推广。

 

中国身处《京都协定书》框架之外,不用强制承担减排义务,但中国主动承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高华证券新能源行业研究员陆天认为,自愿减排的举动将带来巨大的内需型市场,并且随着国内碳交易试点进一步建立,空白会被填补,交易体系会统一化,能够有效调节国内碳排放权的供需,国际市场上价格话语权也会极大提高,无论国内与国外,只要需求存在,那么CDM就能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