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碳排放配给是“紧缩与趋同”方案的必然结果。如同所有政府和个人都习惯的财政预算一样,碳排放预算也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只有实行自上而下的碳排放配给才可能产生预定的确定结果。例如,税收是否能够真正减少碳排放量取决于人们准备付多少钱。税收也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给政府带来利益冲突。
而且,税收只是利用价格机制实现配给的一种隐蔽的方式??不仅不公平,还可能不受公众欢迎。如果富人能无所顾忌地消耗巨大的碳(想想大卫?贝克汉姆的跑车),那么就气候变化所进行的任何努力都白费了,就像在1940年,如果当时皇族获得更多的食品配额,那么抗战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相反的,正是贵族们和码头工人“同甘共苦”的情景展现了一个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击败纳粹的决心。
碳配给体系与战时配给非常重要的不同在于,为了使这一体系更加灵活,未来的碳排放配额将可以进行交易。如果A真的非常想搭乘飞机前往澳大利亚探望母亲,B(没有汽车)也乐于向他出售部分自己不使用的配额,到此为止甚好??碳减排的整体目标还是达到了(因为国家年度预算是递减的),而人们也没有丧失行为自由。而且,交易也从经济上激励了低碳技术革新:一项革新需要人们付出的碳排放配额越少就会越具有吸引力。如果在家里安装太阳能面板能够允许你将多余的配额兑换成现金,那么太阳能面板不仅是人们能够用得起的,也是值得用的。从宏观水平来说,碳排放配额交易也具有激励长远投资决定的作用。
对个人而言,碳排放配额可等同于另一种流通“货币”:当购买高碳商品(车用汽油、海外航班机票)时,收款终端就会付出一定比例的配额。考虑到国内碳排放只有一半来自个人直接选择行为,另一半可能由政府向私人企业拍卖,用于满足制造业和服务领域的需求。因此,如果你购买香蕉或者去理发,碳排放配额则已经由公司支付了,而这部分成本也会被计入终端价格由消费者承受。
不像战争时代那样需要供应证,现代的配额发放可以采用电子手段,与银行借记卡原理相同。如果一个人缺乏足够的“碳信用”完成交易,他(她)可以通过收款终端系统在“现货”市场上购买,就像预付费(PAY-AS-YOU-GO)手机用户一样,先充值再打电话。
那么,普通公众会接受碳排放配额吗?英国环境大臣大卫?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是少数几个看起来明白气候变化问题的高级政治家之一。他认为公众会接受,并在7月19日对审计署的重要演讲中宣扬了碳排放配额理念。笔者(注:本文作者马克?莱纳斯)曾被私下告知:保守党的奥利弗?赖特温(OLIVER LETWIN)曾花好几个小时研究碳排放配额方案的具体细节,在这一事务上他可算是“喜好独特”。更令人惊异的是,不论我何时在全国的公共会议上提议实施碳排放配额,总能获得观众自发的掌声。也许公众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并不像很多政治家喜欢设想的那样落后。也许人们也意识到,随着社区和小规模农业的复兴,这种碳排放配额制度终会实施,实际上这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有很大的好处。
然而,强制实行这样一项方案??而且必须强制实行,因为自愿参与不太可能??将要求领导阶层所具备的那种政治能力和洞察力,看起来在现今的领导储备中很是欠缺。但从长远来说,这样的领导阶层需要受欢迎,同时不反对民主。有谁会为了反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而在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上示威呢?有可能会跟1940年反对实行战时配给的示威人群一样多??一个人没有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