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下滑,难以刹车。受新车排放切换和补贴退坡影响,一路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不乐观,据了解,今年1~7月BEV(电池动力汽车)销量下跌4%,PHEV(插电式混动)销量上浮6%。尤其7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受挫,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9%和4.7%。
在8月1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寰球汽车联合举办的主题为“用户满意背后的淘汰赛”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论坛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售后服务和充电体验成用户核心痛点。
该报告的调查人群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调查的车型覆盖市场上数十款主流热销车型。
纯电动车用户集中在25~34岁
报告指出,纯电动汽车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至34岁之间,尤其是在30岁至34岁的纯电动汽车用户占比更多。
纯电动汽车用户学历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尤其是预购20万元以上纯电动车用户比例达到94.3%,高出燃油车用户10%。20万元以上纯电动车现有用户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20.9%,远超燃油车用户。
报告显示,约54%的车主选择15~20万元区间的纯电动车。预购20万元以上的用户准备购买的汽车价格集中在20~30万元之间,同时也有20.1%的人群计划购买30~40万元之间的纯电动车,购买纯电动车的均值在39.62万元。
52.7%的10~20万元现有用户表示,如果再次准备购买的汽车价格在20~25万元之间;而20万元以上的现有用户,再次购买的价格主要集中在30~40万元之间,比例达到了26.1%。
消费者不选择购买纯电动车的原因是受电动车爆炸起火事件影响,对电池安全顾虑较多,还有部分消费者考虑电动车使用残值,担心二手车的残值放弃购买电动车。
实体店购车售后服务有保障
报告显示,54.6%的用户购买决策是自己,采用家人和网络口碑比例分别占到17.5%和13.4%。
从新能源用户购车途径看,主要从4S实体店购车,73.3%的用户选择实体店的原因是售后维修服务有保障,其次是试驾体验到购车一体服务和购车方便,同时价格透明销售相对专业。
预购或已购买20万元以上汽车的用户愿意选择专业研发生产电动车的品牌、行业标杆品牌。而已购买20万元以上的用户对于进口品牌的关注度比例达到了17%。
已购买及预购20万元以上的用户希望汽车噪音小以及智能化,预购20万元以上的用户更关心实用性。
担心续航里程不足80%放弃购买
80%的用户不选择购买纯电动车的原因主要是车辆续航问题困扰,影响车型的日常使用频率。
从新能源车消费者关注度上看,关注电池技术、电池安全性以及电池质保期。预购20万元以上的用户对于续航高、电池技术过硬以及电池的安全性关注度比例分别达到了42.2%、44.6%以及42.2%,而电池的衰减问题预购20万元以上用户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另外,已购和预购20万元以上的用户在购车时均关注充电桩普及度高、可实现快速充电。预购20万元以上的用户对于小区可安装充电桩的关注度达到了30.1%。
关于补贴退坡,35.7%的用户认为对于自己再次购买新能源车的影响比较小,28.6%的用户认为没有影响。
国产品牌因为售后投诉率较高
与传统车不同的是,新能源车用户对售后体验以及充电体验两方面关注非常高,达到了24.5%以及11.2%,说明新能源车用户与过去的传统车的用户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售后服务和充电体验成为他们的核心痛点。
2019年1~7月的品牌投诉统计显示,国产品牌1191条,合资品牌228条,进口品牌55条。国产的品牌投诉率相对比较高,原因是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比较高。
从新能源车投诉的里程占比看,0~3000km投诉率是27%,3000~1万km是22%,1万~2万km是18%。从投诉时间看,一个月之内用户投诉比占到31%,一年内投诉比例占22%,一个月到三个月为14%,半年之内为15%。
从投诉产品故障类型分,电池故障以及充电的故障占比达到了37.1%,电机电控电驱动相关的问题占了15%,转向失灵、刹车失灵、转向异响占了12.8%。另外续航不准确达到了9.5%,车身有生锈达到了9.5%,车载智能平台达到了7.4%,还有发动机(指电动机)是6.7%,空调等相关的问题是2.6%。
88.6%的消费者最希望得到的保障是免费保养,免费救援占82.4%,免费检查占79.4%。由此看出消费者对电动车不了解,对车辆的性能和品质没有把握,所以购车后仍然存在焦虑。
从投诉具体情况分析,服务态度方面包括了不解决问题,态度蛮横,变相收费,占了30.1%,零部件争议方面占了23.2%,销售欺诈包括过度宣传或者是售出的车有问题,价格的变动等占19.2%。
从10个热门城市充电桩实际运用情况看,正常率平均值是79.35%,故障率为20.65%。造成充电桩不可用的故障主要包括人为损坏、枪头故障、电桩离网、屏幕故障、系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