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发布首份沪深300指数成分股CSR信息实质性披露研究报告

近日,企业社会责任(CSR)咨询机构商道纵横与每日经济新闻美好商业研究中心联合在《每日经济新闻》商业频道发布《沪深300指数成分股CSR报告实质性分析2018)》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国内首次对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这一市值大、流通性好的基准组合的实质性披露绩效进行的研究。


《报告》选取了2018年7月更新后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列表企业,依据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关键定量指标(MQI)体系各行业指引,对250份CSR报告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沪深300成分股中已发布CSR报告的企业超过八成,其中国有企业和制造行业企业发布CSR报告最多,但该板块实质性平均披露率仅为34%,低于中证100指数成分股板块的48%,而且超过半数企业的披露率低于板块平均披露率。在已披露的各指标中,经济类指标披露率最高,而社会类指标及带有负面色彩的指标披露率极低。


据《报告》统计,自2002年以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公司发布CSR报告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与中国上市公司总体发布CSR报告的趋势保持一致。截止到2018年9月底,已有82%的成分股公司发布了CSR报告。其中,国有企业占比最大,17年间共发布了1280份报告。从行业上看,大制造业(就本《报告》,包括细分的医药制造、技术硬件和设备制造、汽车制造、食品饮料、冶炼、其他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企业数量最多,17年间共发布了778份报告。从具体细分行业来看,金融行业累计发布CSR报告最多,累计达439份,这与该指数成分股中金融行业企业数量多也有密切关联。


《报告》运用商道纵横研发的MQI指引(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关键定量指标指引》)进一步评估了沪深300指数成分股CSR报告的实质性披露水平。该MQI系列指引每个行业选定20个左右最关键且可量化描述的指标,以促进公司改进CSR报告质量、提升CSR报告价值。


评估发现,沪深300中符合评估条件的250家上市公司平均披露率为34%,即披露了对应行业20个关键定量指标中的6到7个,其中58%的企业披露率低于该平均值。不同上市公司披露率的差距很大,最高披露率为95%,来自复星医药;有4家企业披露率最低,为0,这意味着这4家企业在其社会责任报告中没有披露任何关键定量指标,仅仅披露了定性信息。


从行业看,采掘业和金融行业的披露率较高,这与《报告》研究团队对中证100的研究发现一致。金融行业平均披露率达到了44%,采掘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煤炭开采和其他采矿业,披露率分别达到了75%,64%和42%。从细分指标看,与中证100研究发现一致,经济类指标披露率最佳,社会类指标披露率最差。


同《中证100指数成分股CSR报告实质性分析(2018)》的研究结论相同,《报告》发现,沪深300公司对带有负面色彩的指标的披露情况不佳。以金融业为例,55家金融企业仅有8家披露了“确认的腐败事件数和采取的行动频次”,7家披露了“违反法规次数及被处重大罚款的金额”,10家披露了“FI-PR.2 侵犯客户隐私及泄露客户资料事件数及投诉数”的企业中,13家企业披露了”FI-PR.5 违反有关产品和服务的法规数及所受重大罚款金额”。

根据上述发现,《报告》建议中国上市公司应充分认识到实质性信息披露的价值,加大与社会、环境、劳工和产品相关的实质性指标披露力度,不回避带有负面色彩的指标。另外,除了定性描述外,多用定量数据,且要披露整个上市公司的综合数据而不是用某一项目或子/分公司某一数据来举例说明,这样更利信息披露的全面和平衡性,增加可信度。基于未来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实质性披露日益走向强制的趋势,《报告》建议企业在披露CSR信息、编制和发布CSR报告时可多参照MQI指引,来应对监管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强制性、实质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