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月饼黄金甲,究竟谁在“吃”?

2009年09月30日09:33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国家质检总局28日公布了对月饼产品质量进行的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在全国30个省区市的591种月饼产品中,抽查结果显示,有23家企业生产的23种月饼抽样检验不合格,其中有7种月饼是过度包装问题。(人民网9月29日电)

    平心而论,中秋将至,各地突击检查月饼质量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年年如此。大致套路都是职能部门倾巢出动,开展“风暴式执法行动”,打击制售假劣月饼、整治质量不合格月饼、价格虚高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然后公布检查结果,严处案件若干起、责令停产销售若干家;捣毁违法制售月饼窝点若干个;问题月饼退市、召回、销毁若干件等等。此次国家质检总局对月饼质量进行专项抽查,虽然“问题月饼”比例并不算高,却从一侧面折射出“问题月饼”年年都有,“月饼问题”不可小觑。

    其一;月饼也疯狂,是陋习不是文化。固然,中秋吃月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但如果这样的文化不能做到健康文明,与时俱进,很可能沦为一种糟蹋粮食的陋习。之前有地方曾出现月饼王大比拼,终了拿去喂猪的事。今天仍有不少人将月饼当作一种送礼的“周转工具”,使月饼遭遇“前半生”风风光光,“后半生”却凄惨落魄,成为“垃圾食品”和“食品垃圾”。月饼盲目生产和愈演愈烈的造势之风,早已偏离了传统食品本身的意义,造成的粮食浪费相当惊人!

    其二:月饼黄金甲,是腐败不是习俗。对“天价月饼”等披金戴银的“天价礼品”人们并不陌生,绝大多数人“买的不吃,吃的不买”,承载的是沉甸甸的“人情”。跑项目,升官职,孩子上学等等都是送礼的理由。送礼的群体有高收入人群,也有无奈的老百姓。此前曝出的“黄金蟹”一只相当于一个农民21年的收入,相当于一个城镇居民6年的收入。“天价月饼”等穿上黄金马甲的节日礼品成为腐败道具,以“礼尚往来”、“民间习俗”等名义登堂入室,危害官场清廉与社会公平,滋长社会奢靡之风。

    其三:月饼“穿盛装”,是浪费不是美丽。月饼过度包装材料有塑料容器、木质容器、纸质容器和包装纸板等,这些包装物得不到及时回收,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是节能减排的大忌。而年年整治,年年露头,除了人们节约理念欠缺外,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从源头上遏制过度包装的问责制度。

    “三大月饼问题”指向一大缺失??这就是监管制度与监督机制滞后。对月饼生产,政府应该通过鼓励产品升级予以调整,全社会都来提倡节俭实用和文明环保的饮食文化。对月饼的过度包装,应实行强制性回收制度。规定一定时间内两次被确认为过度包装的,该品牌月饼禁入食品市场。对“天价月饼”,反腐部门应以零容忍的态度介入监督,启动“阳光法案”,对官员接受礼品作出具体规范和相应问责;实行有奖举报,激励网络曝光,与内部监督机制形成合力,遏止官员于小腐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