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邹静昭 日期:2009-04-23
中国环境报记者 邹静昭 4月22日北京报道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今天听取了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就周生贤的报告在记者会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机动车污染问题突出,如何应对复合型大气污染
有记者提出,当前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6400万辆,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环保部门应该如何应对?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时张力军说,做好机动车污染防治,环保部门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几点:一是尽快提高机动车排放的标准,使我国的机动车排放标准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二是出台加快淘汰高排放、高污染汽车的鼓励政策,还要出台支持环保型、清洁能源汽车发展的扶持政策。比如,这次国务院实施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对1.6升以下排放量的汽车实行购置税减半的政策,鼓励了小排量汽车的发展。三是加强在用车的污染控制,做好在用车的环保检测和管理。四是继续提高油品的质量,推广使用车用燃油清净剂,同时提高汽油、柴油的品质。
区域性大气污染日趋明显,如何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有记者问,周生贤部长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各自为战”,尚未建立有效的区域空气联防联控机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和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环保部门该如何建立和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针对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张力军表示,通过北京奥运会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环境保护部总结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经验,那就是必须要进行大气污染的区域联防。最近环境保护部正在组织专家,根据大气环流和污染物的输送情况进行重点大气污染区域划分,并初步确定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作为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环保部门将制定区域联防规划,落实污染防治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加强科技支撑,以改善上述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如何进行氮氧化物污染防控
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出,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影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煤烟型污染仍将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除了二氧化硫的减排,环保部门将如何进行氮氧化物污染防控?
张力军回答说,“十一五”期间,我们对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进行了控制,而氮氧化物的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正因为如此,我国的酸雨面积并没有因为控制了二氧化硫而得到改善,只是基本上保持稳定。但是酸雨的类型已经从硫酸型向硫酸和硝酸复合型转化。这说明,控制氮氧化物势在必行。当前,中国已经拥有了控制氮氧化物的技术,现在需要研究出台考核指标体系和有关控制政策。环境保护部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思路时,已经把控制氮氧化物纳入“十二五”总量控制的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