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开发与环保并重??国电集团调查之一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是电力体制改革后新组建的全国性专业发电公司。公司于2002年12月正式组建,目前可控装机容量3430万千瓦,其中水电占10%。

  电力发展与环境往往容易对立。发电,特别是火力发电,要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京都议定书》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很大一块就是针对电力企业的。而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一度对于水电开发,社会上也有不同声音。

  那么,作为新组建不久的国电集团,是如何协调好电力发展特别是水电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最近记者专程到国电集团实地采访体会到,国电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发展多种电源的基础上加大水电开发力度,同时特别重视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发展水电

  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开发水电资源不仅能节约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而且水电释放温室气体是火电的1/40。我国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装机容量约5.42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但是,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全国水电装机比重只有10%左右,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国电集团在电源的开发建设中,始终把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水电的开发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集团公司制定的2020年以前建设大型电源基地的“1691工程”(即建设以1条大渡河为主的几条流域梯级水电、6个500万千瓦级的大型火电基地、9个300万千瓦级的大型火电基地和1000万千瓦的清洁、新能源发电项目)中,把“1”作为“1691工程”的重中之重。

  大渡河梯级电站是我国规划的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规划开发22个电站,总装机容量2340万千瓦。国电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流域水电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坚持“流域、梯级、滚动、综合”方针开发大渡河。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是以已建的龚嘴、铜街子两个电站130万千瓦和在建的瀑布沟330万千瓦为基础,抓住四个骨干梯级(双江口、大岗山、猴子岩、下尔呷),分两个阶段实施的有序开发建设。实现上述两个阶段的开发目标,国电集团公司将平均每年投入约50亿元的建设资金,平均每3年至少要开工2个大型水电站。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开发建设,到2020年实现大渡河梯级总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力争达到1500万千瓦。届时,国电集团的水电装机容量将从现在的10%左右提高到20%。水电的年发电量将达到约950亿千瓦时。可每年减少煤炭消耗3100多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2万吨、二氧化碳5700万吨。

  水电开发必须考虑环保

  水电环保的关键在建设方法,其对于环境的破坏也集中在建设过程当中。因此,对于水电,关键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建,而是怎么建的问题。

  国电集团在水电建设上特别重视了“怎样建”。比如大渡河开发,为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国电集团出资近2000万元委托设计单位对大渡河干流水电规划进行了调整,在规划调整中高度重视了水电开发与风景名胜、动植物物种存留以及环境保护的关系,保留了部分天然原始河道,特别是高度重视了水电开发与水库淹没和由此带来的移民安置问题,优化调整了部分电站的坝址、坝高。规划方案调整后,减少淹没人口8.5万人,减少耕地淹没2.8万亩,少淹2座县城,这些工作极大地减少了大渡河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记者在大渡河流域的最大枢纽瀑布沟水电站采访时,深刻体会到了国电集团水电开发中绷紧的环保这根神经。作为一个装机33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45.8亿千瓦时,库容53.9亿立方米的特大水电站的施工,瀑布沟有很多独到之处。

  记者乘车去工地的第一印象是,专用公路的隧道特别多。大渡河公司总经理刘金焕告诉记者,多打隧道虽然会加大成本,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山体开挖,从而保护山上的植被。记者留心数了一下,进工地短短十几分钟的路程,有近10个长短不等的隧道,这在记者走过的其他水电工地是很少见的。

  记者的第二个强烈印象是,瀑布沟工地现场山体的裸露明显比其他工地少。以往水电工地的“满目疮痍”和周边的青山绿水往往形成强烈反差,而瀑布沟却比较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里采取了很“奢侈”的施工方法。过去水电施工山体开挖后如果是淹没区就不再人工恢复植被,因此人们看到工地有大量裸露很刺眼,但等蓄水后就看不到了。而瀑布沟则对淹没区的裸露山体也人工恢复植被,据刘总介绍,这样做是考虑到水电施工工期长,一般从开工到蓄水要六七年,山体裸露那么久很不利于水土保持。记者回程专门留意了大渡河的水质,一路清到底,这和上游的瀑布沟工地减少裸露不无关系。

  记者还有一个感受是工地没了工棚。记者走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水电工地,一般营地建设都比较优美,但是民工的破工棚却随处搭建。而瀑布沟的工棚哪里去了?难道这里没有民工?一问才知道,在这里所有民工和业主、建设施工单位的工程人员一样,全部住进了永久营地的楼房。对于民工住楼房,刘总说,这既是平等尊重、以人为本,也是从环境考虑。以往民工住的分散,很不好管理,吃喝拉撒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统一管理后情况则大大改观。

  据说,国电公司在瀑布沟电站环境保护上的投入超过了1亿元,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著的。与开发大渡河水电一样,在开发其他水电的过程中,国电集团同样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如国电集团建设的新疆开都河流域察汗乌苏水电站所在的峡谷多年平均降水量10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702.4毫米,仅有少量的河谷次生林和荒漠草场,因环境恶劣,基本无居民居住。国电集团在建设察汗乌苏水电站时,投资1658.14万元用于环保建设。为了减轻施工对原地表的破坏影响,他们采取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工作。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情况优化取水口布置,减轻水库蓄水后水库下泄水温变化对下游水生生态及鱼类的影响。他们还在库区建设了鱼类增殖站,年放流量20万尾,有效保护了开都河鱼类资源。察汗乌苏水电站的建成,将在开都河上形成一个总库容达1.25亿立方米的人工湖泊,有利于改善该区域的气候条件,缓解当地的旱情。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