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可获得性分析
上市公司 ESG 报告披露市场生态逐渐形成。本次监测的 632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2023 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有 356 家左右,较 2022 年的 295 家增长了约 70 家,同比增长 21%。
其中,还有 35 家没有单独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其2023 年度报告里进行披露。2023 年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披露数量占总样本公司 632 家的 55.03%,较去年的 46.38% 同比增长 18.65%。
可以看出,能源领域上市公司 ESG 报告披露数量和披露比例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能源领域上市公司 ESG 报告披露率分行业来看,火力发电行业披露率约 72.73% ;其他清洁能源发电行业披露率约 80.65% ;燃气行业披露率约 73.2% ;煤炭行业披露率约 78.79% ;石油石化行业披露率约 65.52% ;能源设备行业披露率约 43.92%。
数据显示,不同细分行业的披露水平仍呈现出结构性差异。能源设备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最低,主要原因是 95% 以上的能源设备相关的企业均为 A 股上市,ESG 报告披露要求相对宽松。
同时,从披露质量来看,港股上市公司披露的 ESG 报告内容相对完善,而 A 股上市的能源公司中,不少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形式重于实质,缺乏可比较和可核验的高质量数据。
随着 A 股 ESG 报告强制披露时代的到来,上述问题均会得到改善。5 月 1 日起,沪、深、北交易所将正式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作为 A 股首个统一、标准、实用的 ESG 披露标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将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
指引覆盖需强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 A 股上市公司应最晚在 2026 年首次披露 2025 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虽然 2026 年部分上市公司才会被要求强制披露,但预计部分龙头公司会在 2025 年开始探索实践。
在编写报告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如下披露数据相关问题:
(1)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披露标准不一致。
(2)披露的综合能源消耗量单位不统一。
(3)污染物排放数据(大气污染物、废水等)披露度相对不高。
(4)不同报告中同一指标披露数值不一致。
(5)定性指标披露差异明显。
监测显示,2023 年披露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信息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不到监测企业的三分之一,占发布报告企业的一半。
从长远来看,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对公司正向影响颇多。对于上述不同细分行业披露水平呈结构性差异、实质性数据缺乏、内容粗糙空泛、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希望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能够引起重视。
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的《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ESG)披露指标体系和评价导则》标准,可以作为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科学全面披露可持续发展(ESG)信息的重要参考,从而编制高质量、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ESG)报告。由于篇幅所限,本报告未能将所有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的 36 个定量指标和 41 个定性指标的数值和分值全部公布,仅将 ESG 分值排在前 200 的公司,选取最能代表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综合能源消耗强度、氮氧化物(NOX)排放强度、二氧化硫(SO2)排放强度、水资源消耗强度、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环保 / 安全生产投入占比、研发费用占比、现金分红、资产负债率等 10 个关键指标的数值和分值予以公布,供社会各界参考,同时展现客观性与公正性。上述 10 个指标权重合计占 77 个指标总权重的33.6%。
结语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很快达到峰值,《巴黎协定》的控温目标将难以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即便达成了名为“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的一揽子成果,实现《巴黎协定》控温目标仍面临重重险阻。
2023 年,全球排放量增长 1.3%,达到 571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374 亿吨,占比高达 65.50%。
能源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低碳化转型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提升气候治理能力,全球各国都积极探索能源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 2024 年度《世界能源展望》显示,2023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 560 吉瓦。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有望超过目前各国既定发展目标总和的约 25%,足以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的增加。
中国能源转型为全球能源转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重要贡献。2014 年至 2023 年,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 13.6% 增长至 18.5%,其中,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量的贡献率为 45.2%。2023 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的约六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大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践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指引下,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随着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 1 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 2 号﹣气候相关披露》两项标准在2024 年正式生效,各国和组织都在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的标准化。
随着全球政策趋势,我国稳步推进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ESG 信息披露按下“加速键”。随着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时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的实施,从“倡导自愿披露”到“部分公司强制披露”,加强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已经是大势所趋。
2024 年 4 月,香港交易所刊发了在 ESG 框架下加强气候信息披露的咨询总结,宣布将依据 ISSB 的气候相关披露准则(IFRSS2)有序要求港股上市公司披露气候相关信息。
2024 年 5 月,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对我国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提出一般要求,迈出我国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
2024 年 6 月,国资委在《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强 ESG 信息披露、提高 ESG 治理能力和绩效水平的工作要求,落脚点之一是持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2024 年 11 月,上交所制定发布《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年)》。为持续优化 ESG 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上交所和深交所、北交所同步起草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乘政策东风,2023 年发布可持续发展(ESG)报告的公司数量显著增加,信息披露透明度不断增强。在我们研读完 350 多份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披露的 2023 年可持续发展(ESG)报告后,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方面,不同细分行业披露水平呈结构性差异、实质性数据缺乏、内容粗糙空泛、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为推动更多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披露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ESG)信息,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首先,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应详尽、客观、真实、准确、规范地披露 ESG信息,做到标准一致、内容丰富。其次,监管部门需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规范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设置合理可行的奖惩制度,加强监管。最后,行业社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应客观、公正地开展信息披露第三方评估、鉴证,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质量。
能源绿色低碳安全关乎人类未来。让我们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全方位能源合作,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共创人类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