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大趋势

2020年将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节点,中国企业要学会用国际通行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还要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要在无废城市和气候变化的行动浪潮中承担起更大的环境责任,还要做好相应的信息披露迎接资本市场新的审查;要在技术革新中抓住机遇,还要对新技术应用带来的责任伦理秉持审慎。

新起点
决胜三大攻坚战迎十四五规划
2020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本年度,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总目标中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年,是决胜“三大攻坚战”、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最后冲刺年。
2020年是多项工作的起始年:内地46个城市要开始试行垃圾分类;国家要求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港交所ESG报告指引在7月1日后的财年开始实施;境内资本市场预计开始强制A股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国际上,《巴黎协定》也到了关键节点,缔约国要在本年底确定2030年减排目标。
2020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一年。这将是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必然会与过去有很大不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社会公平都是值得期待的内容。
以上宏观目标的实施、实现,都离不开企业参与。企业既要善于统计和总结,也要用开放的心态、前瞻的视野来拥抱政策、把握方向。

新形象
高举SDGs旗帜讲好中国故事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进入到第5年,重点将从理念普及、意识提升转为落地实践、经验分享。中国政府旗帜鲜明支持SDGs,中美贸易摩擦不仅不会弱化这一立场,反而会促进中国通过联合国平台讲述更多中国故事。中国在消除贫困、环境治理的经验确实也对发展中国家有借鉴意义。
“一带一路”也是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2020年,“一带一路”将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转向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阶段。中国海外投资与SDGs如何结合?中资企业如何在供应链责任管理、社区沟通、员工志愿者、透明度等议题上提升能力?这些都将关系到中国资本的全球形象,会引起中国政府和中资企业的更多关注。
在国内,北京2022年冬奥会脚步声近。北京冬奥组委在2019年底获得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这会成为SDGs中国故事的新元素。2020年底即将在云南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也为书写中国故事提供了新的契机。
中国企业在2019年跃升为世界500强的最大群体,学会用SDGs等国际通行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意义重大,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利于民间外交。

新农村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后,中国将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今后三年的工作提供了政策框架。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现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全面振兴。
建立产业链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各类企业都可大有作为,将主营业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在生产、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采购贫困地区的产品和服务,通过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服务、生产基地建设等措施打通和优化企业供应链,在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提升自身产业链的竞争力。

新时尚
从垃圾分类到无废城市
垃圾分类正成为城市新时尚。上海在2019年率先实施强制性的垃圾分类,起到了示范作用。2020年,全国将有四十余个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2019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二审稿进行分组审议,建议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内容,意味着垃圾分类法制化进程加快。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大力倡导无废城市的建设。2019年4月,国家选定深圳、包头等11个城市及雄安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等5个特例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即“11+5”试点)。2020年将是无废城市试点探索的关键一年,将在制度体系、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方面开展大量工作,以便在2021年3月前形成经验总结。
生产消费环节容易产生大量废弃物的企业要重视垃圾问题。根据商道纵横《2019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调查,垃圾分类和回收是被中国消费者提及频次最高的可持续消费词汇。这将倒逼企业从设计、生产、包装、回收全周期考虑垃圾问题。

新浪潮
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一轮浪潮
2015年签订的《巴黎协定》提出控温2摄氏度的目标,使减碳成为一项明确的政策预期,对各行各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与此同时,各国民众对气候变化前所未有的关注,促使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一种公众预期。预期2020年会有更多知名企业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掀起21世纪以来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一轮浪潮。
与2005年由《京都议定书》生效所引发的第一轮浪潮不同,这轮浪潮的特征将是主要通过金融市场而不是碳市场来发现碳价格。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会运用政策通过资本市场体系和银行信贷体系将碳成本内部化为企业成本。大企业首当其冲感受压力,小企业也会由资金链、供应链感受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
中国将会是这一次应对气候变化浪潮的领导者。2020年,将会有很多在华跨国公司特别是欧洲公司在总部要求之下开始采取碳减排、碳抵偿的措施。中国市场作为总部外最重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被寄予重托。中国本土的一些行业的领军企业预计也会在2020年陆续推出自愿碳减排的承诺。

新披露
ESG报告强调量化碳披露
2019年12月18日,港交所新修订的《ESG报告指引》如期发布,成为自2012年以来的第三版指引。此次修订,港交所提高了ESG信披要求,将董事会声明纳入ESG管理相关内容等信息作为强制披露要求;社会关键绩效指标从“自愿披露”提升为“不遵守则解释”。这确立了ESG信披向严的趋势,也增加了市场对A股ESG报告指引的预期。
与前述应对气候变化趋势对应,港交所新版指引增加有关气候变化的层面,要求发行人披露识别及应对已经及可能会对发行人产生影响的重大气候相关事宜的相关减缓措施的政策,还规定发行人要披露范围1(主要是自有设施产生的排放)及范围2(主要是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市公司要建立更高效的ESG信息管理体系,以采集、管理碳排放、能耗、水耗、减废等数据。
港交所指引多次引述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小组(TCFD)”政策建议也值得引起更多重视。有条件的企业可运用TCFD框架做气候风险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

新标杆
ESG评级促进企业治理
ESG信披的一种重要的应用场景是ESG评级。2020年,随着商道融绿、MSCI、富时罗素等ESG评级机构对更多A股上市公司实施ESG评级,ESG评级将会被国内更多主流金融机构所认识、接纳和运用。基于ESG评级信息研发的ESG主题基金、ESG指数和ESG指数基金都会快速增加。
对上市公司来说,ESG评级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财务指标的新标杆,从公司治理、污染排放、能源效率、劳工关系、社区关系等非财务指标角度来衡量公司价值。财务指标的传统标杆与ESG这一新标杆两相结合,无疑可以更全面评估公司的持续运营能力。因此,ESG评级将会客观上促进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特别是对环境、社会等议题的治理。
目前在国内很多上市公司,ESG评级的归口部门往往在投资者关系部,因此投资者关系部与CSR部门的沟通会更加频密。对CSR经理来说,这是向公司展现CSR价值的良好机遇。CSR经理要尽快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理解ESG和CSR的关系。

新传播
5G时代创新相关方沟通与传播
2020年是5G大规模商用的第一年。5G移动终端的普及,将促进小视频、短视频等Vlog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应用的迅速发展。5G具有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技术特征,将带来全新的信息组织形式和内容形态变化,使企业CSR传播在媒介、内容、交互等各方面得到拓展。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传,5G技术将重构利益相关方沟通方式。5G时代,万物互联,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联动获取更多更细的利益相关方画像信息,再辅以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为创新利益相关方沟通创造无限可能。5G时代,以视频为主的短视频、直播平台等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将得到进一步发展,CSR事件的传播将会得到指数级的扩散力度,但这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溯源的难度,机遇与挑战并存。
技术再炫酷,也只是一种工具;机器再先进,也不能替代人心温暖。用心倾听、回应关切、建立信任,仍是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本质所在。

新边界
价值链与价值网的责任延伸
企业社会责任正在沿着供应链、价值链延伸,企业履责边界越来越脱离法律实体边界,由核心利益相关方的预期所界定。2020年,责任延伸呈增强趋势。
在国内,政策驱动责任延伸。2016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规定了对电器电子、汽车、铅酸蓄电池和包装物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020年相关政策体系将初步形成。不久前,发改委已发布《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与此同时,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也都要求企业“生产-消费-回收-再生”形成闭环。在国际,在贸易摩擦增多的大背景下,一些国家将企业社会责任延伸并深度融入更多领域、更宽范围的商品价值链,特别是关键原材料。这也造成中资企业CSR合规风险增加。
数字化时代将孤立的价值链变成了价值网。价值网如同价值链与利益相关方图谱交织形成的生态,企业成为价值网的一个结点。在价值网中,责任更大、机会也更多,关键在于企业如何经营伙伴关系与发挥协同效应。

新风险
新技术应用遭遇伦理挑战
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日新月异,不少技术都可以运用到CSR场景中。譬如区块链技术在食品溯源、透明公益就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技术是双刃剑,既能带来福音,也会伴生伦理隐忧。在“无人区”探索的科技企业有必要秉持审慎、稳健原则,充分评估技术应用所产生的环境与社会影响。2019年,上交所在《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中也强调了这一点,要求上市公司严格遵守科学伦理规范,尊重科学精神,恪守应有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2020年,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科技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重点合规议题。预计监管部门将持续高压打击贩卖个人数据、信息和隐私的黑色产业链。不当收集个人信息、缺少隐私协议或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范围描述不清的APP会面临极高法律风险。
在互联网公益领域,2019年底发生的水滴筹事件促使行业反思互联网与公益融合,乃至商业与公益融合的界线问题。透明、治理和流程三条界线不应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