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总部召开,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将在峰会上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1、消除贫困
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1990年以来,极端贫困率下降了一半。成绩虽然显著,但在发展中地区有五分之一的人仍旧生活在每天1.25美元贫困线以下,千百万人每日收入勉强高于这个水平,还有许多人有返贫的风险。
贫困不仅是缺乏收入和资源导致难以维持生计,还表现为饥饿和营养不良、无法充分获得教育和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受社会歧视和排斥以及无法参与决策。经济增长必须具有包容性,才能提供可持续的就业并促进公平。
2、消除饥饿
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现在是重新思考我们如何种植、共享和消费粮食的时候了。如果方法得当,农业、林业和渔业可以为所有人提供营养的食物,并创造体面收入,同时支持以人为本的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目前,土壤、淡水、海洋、森林和生物多样性正在迅速退化。气候变化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增加干旱和洪水一类的灾害风险。许多农村妇女和男人单靠自己的土地已经入不敷出,迫使他们迁移到城市寻找机会。
如果要为今天9.25亿饥饿人口和预计到2050年新增加的20亿人口提供营养,全球粮食和农业系统必须作出深刻的改变。粮食和农业部门提供了发展中的关键解决方案,这也是消除饥饿和贫困的重点。
3、良好健康与福祉
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
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所有人的福祉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各国在增加预期寿命和减少导致母婴死亡的常见病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在加强提供清洁用水和卫生设施、消除疟疾、肺结核、骨髓灰质炎和艾滋病毒/艾滋病的传播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还需要加倍努力,以根除一系列疾病,解决多种顽固和新出现的健康问题。
4、优质教育
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
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是改善人民生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各国在增加各级教育机会、提高入学率尤其是女童入学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大幅提高,但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步伐,来实现普及教育的目标。比如,世界在初级教育阶段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但在所有教育阶段都实现这个目标的国家很少。
5、性别平等
实现性别平等,为所有妇女、女童赋权。
虽然各国依据千年发展目标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进步(包括初级教育中的男女平等),但世界各地的妇女和女童依然在遭受歧视和暴力。性别平等不仅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世界和平、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让妇女和女童获得教育、保健、体面工作并参与政治经济决策,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整个社会和人类。
6、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
人人享有清洁饮水及用水是我们所希望生活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有足够的淡水让我们实现这个梦想。但由于经济低迷或基础设施陈旧,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其中大多数是儿童——死于供水不足、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相关的疾病。
水资源缺乏、水质差和卫生设施不足也对粮食安全、生计选择和世界各地贫困家庭的教育机会造成负面影响。干旱困扰着世界上一些最穷的国家,使饥饿和营养不良状况日益恶化。到2050年,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可能生活在受到周期性或反复缺少淡水影响的国家。
7、廉价和清洁能源
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能源是当今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处于几乎每一个主要挑战和机遇的核心。无论任何职业、安全、气候变化、粮食生产或增加收支,对所有人来说获得能源是必不可少的。可持续能源为我们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经济运行和保护地球提供了绝佳良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带头推动的“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倡议旨在确保普及现代能源服务,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效率和使用。
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促进持久、包容、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和生产性就业,确保人人有体面工作。
世界人口中约有半数仍旧生活在每天大约两美元的水平。在许多地方,有工作不意味着能够摆脱贫困。进步的缓慢和不均衡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和调整消除贫困方面的经济社会政策。
持续缺乏体面的就业机会及投资和消费不足侵蚀了作为民主社会根基的社会契约,即“进步所得,人人有份”。创造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仍将是几乎所有经济体2015年之后长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要求社会创造条件,使人们得到既能刺激经济又不会危害环境的优质就业,也要求为所有达到工作年龄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及像样的工作环境。
9、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
建设有风险抵御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包容的可持续工业,并推动创新。
在许多国家,交通、灌溉、能源和信息通信技术等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对可持续发展和社区赋权至关重要。人们早就认识到如果要提高生产力
以及健康和教育水平,就需要投资于基础建设。增长速度和城市化步伐加快,也需要继续投资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来加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除政府拨款和官方发展援助外,我们也鼓励私营部门支援有资金、技术和技能需求的国家。
10、缩小差距
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国际社会在帮助人们摆脱贫困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最脆弱的国家,包括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继续在脱贫方面取得进展。但是,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卫生教育服务和其他生产性资产的分配差异巨大。
此外,虽然国家之间的收入不均可能减少,但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均却在增加。人们日渐认识到,如果经济增长不具包容性,而且没有兼顾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即经济、社会和环境,则经济增长就不足以减少贫困。
为减少收入不均,我们建议各项政策在原则上具有普适性,但要兼顾贫困和边缘化群体的需求。
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
建设包容、安全、有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及人类住区。
城市在各种观念、商业、文化、科学、生产力、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枢纽的作用。城市在最佳状态运行时,人们能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得到提高。然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以何种方式在创造就业机会和繁荣的同时,而不造成土地匮乏和资源紧缺。
城市常面临的挑战包括拥堵、缺乏资金提供基本服务、住房短缺和基础设施的下降。城市面临的挑战可通过不断繁荣和发展,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及减少污染和贫困的方式解决。我们期望的未来,还包括这样的城市:它能为所有人提供机会,并使大家都能获得基本服务、能源、住房、运输和更多服务。
12、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
确保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
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是指促进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建造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以及让所有人有机会获得基本公共服务、从事绿色和体面的工作、改善生活质量。它的落实有助于实现总体发展规划,减少未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成本,加强经济竞争力和减少贫困。
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旨在“降耗、增量、提质”,即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通过减少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环境退化和污染,来增加经济活动的净福利收益。这个过程需要多方参与,包括企业、消费者、决策者、研究人员、科学家、零售商、媒体和发展合作机构等。
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也要求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这个供应链中各行为体的系统参与和合作,包括通过教育让消费者接受可持续的消费和生活方式,通过标准和标签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的信息,以及进行可持续公共采购等。
13、气候行动
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目前,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因经济和人口增长引发的气候变化正在广泛影响各大洲、各国的人类和自然系统。大气和海洋升温,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预计21世纪地表温度将上升;如不采取行动,本世纪的升幅可能超过3摄氏度。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到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和消除贫困工作,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棘手问题。拿出负担得起、可升级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将确保过去几十年的取得的进展不会因气候变化而停滞,并确保各国经济的健康和复原力。
14、水下生物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及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世界上的海洋,其温度、化学成分、洋流和生物,驱动着全人类居住的地球系统。我们的雨水、饮用水、天气、气候、海岸线、我们的许多食物,甚至我们呼吸的空气中的氧气,最终都是由海洋提供和调控的。纵观历史,海洋一直是贸易和运输的重要渠道。对海洋这一重要的全球资源的认真管理是建设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一个主要方面。
15、陆地生物
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森林管理、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现象、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森林占地球表面30%,其作用除了保障粮食安全和提供防护外,还对抗击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同时它也是原住民的家园。每年森林面积减少1300万公顷,而旱地不断退化则导致360万公顷的土地荒漠化。由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毁林和荒漠化,为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并影响到千百万人的生计和脱贫努力。目前正在努力对森林进行管理,抗击荒漠化。
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
促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和平和包容社会、为所有人提供诉诸司法的机会,在各层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
2012年,在里约+20大会上,各国重申将自由、和平和安全以及尊重人权纳入基于千年发展目标的新的发展框架,强调公正、民主的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目标十六,致力于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平和包容的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司法救济途径,以及在各级建立有效和问责的体制。
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加强执行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一项成功的可持续发展议程要求政府,私营部门与民间社会建立伙伴关系。这些包容性伙伴关系基于原则和价值观、共同的愿景和共同的目标:把人民和地球放在中心位置。不论在全球层面,地区层面抑或国家层面,地方层面,这些包容性伙伴关系都不可或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报告《2030年享有尊严之路》中指出,成功将依赖新的议程激发和调动重要行为体、新的伙伴关系、关键相关人员和更广泛的全球公民的力量。
“为此,我们将需要这样一个议程,符合人们的经验和需求,可以得到理解和赞同。在国家一级接受议程和目标的方式应确保将千年发展目标转变为更广泛和更具变革性的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成为国家和区域愿景和计划的组成部分。”——《2030年享有尊严之路》
报告称,促进可持续发展全球关系必须建立在《千年宣言》、2002年蒙特雷的国际发展筹资进程以及2002年约翰内斯堡启动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商定的基础之上。
迫切需要采取行动,调动、转移并释放数万亿美元私人资源的变革力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部门需要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在内的长期投资,其中包括可持续能源、基础设施和运输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公共部门需要确定明确的方向。必须调整能引来这些投资的审查和监测框架、条例和奖励结构,以吸引投资和加强可持续发展。最高审计机构和立法监督职能等国家监督机制应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