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发布《中国经济简报》更新版,增速减缓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经济简报》中,世行维持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经历的持续放缓是必要的,这种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一种增长减速但更具持续性的增长路径上。

近期,不太有利的经济数据,特别是A股的持续波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健康性和稳定性,一些唱空中国经济的言论再次升温。在国家政策层积极应对的同时,世界银行也在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以下简称《简报》)中指出,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符合预期,仍在更加平衡、可持续的正确轨道上。因此,世行维持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7.1%的预测不变。《简报》主笔、世行高级经济学家司克礼表示:“从短期来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意味着政府在结构调整和为解决金融脆弱性所做的努力方面正在取得进展。从中期来说,这些努力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逐渐转型,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投资转向消费,从出口转向内需。”

作为国别类旗舰刊物,定期更新的《简报》包含了世行对中国经济的综合评估结果。7月1日,世行驻华代表处举行了最新版《简报》的新闻发布会。在《简报》中,世行维持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经历的持续放缓是必要的,这种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一种增长减速但更具持续性的增长路径上。《简报》指出,虽然中国经济在2015年一季度继续放缓,但不断有迹象表明增长结果也在持续改善之中,不仅一季度服务业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在近年来的大多数年份,消费增长也略快于投资增长。

“其实人们对增长放缓早有预见,而且这种放缓无论从短期还是从中期来看都是一件好事。”司克礼对媒体表示。短期来看,增长放缓有利于政府降低信贷增长、控制影子银行、限制地方政府债务和降低工业过剩产能,目前这些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助于解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不断累积的脆弱性。从中长期来看,增长放缓是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事实上,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两大积极变化。”司克礼表示,一方面,经济活动继续受到重工业产能过剩的制约,导致出口增长减速和对非传统融资的监管收紧;另一方面,相比于工业生产增长的放缓,服务业持续表现强劲,尤其是银行、保险等行业增速高于服务业的整体增速,消费增长也略快于投资增长。

《简报》也提到,为防止经济增长降幅过大,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有限的定向刺激措施。这些刺激措施仍以短期需求管理为重点,同时允许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以形成更具可持续的经济结构。在谈到中国人民银行上周末采取的降息和降准措施时,司克礼表示,首先,尽管中国近期采取了降低基准利率等政策措施,但必须清楚地看到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仍然保持在历史高点;其次,前期用于冲销资本流入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对市场流动性产生了影响。因此,在世行看来,此次降息和降准政策措施的目标主要是为了降低企业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经济展望章节,《简报》对中国经济前景保持乐观评价,认为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预计服务业增速将逐步超过制造业,到2017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50%。《简报》指出,在今后3年里,尽管美国货币政策收紧会产生一定的负外部性,但较低的大宗商品和总体良好的金融条件将继续为全球经济活动提供支持。

当然,由于实体经济存在的弱点以及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中国经济也面临诸多挑战。为使经济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简报》建议优化信贷分配,这就需要推进金融业改革。《简报》认为,平衡兼顾改革措施与短期增长仍是2015年的工作重点。从中期来看,主要的政策挑战是如何实现高效、公平和可持续增长路径的有序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