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0日,首届北大光华西部发展论坛在坐落于西安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举行。法兰西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前任主席贝绍先生,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先生,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先生,西影集团董事长张宏先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曹玮先生,陕西省政府政务公开与媒体联络办公室主任唐少鹏先生,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姚立军先生,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姜国华教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院长姜万军教授等嘉宾,以及陕西省政界、文化界、企业界、媒体界知名人士齐聚新丝绸之路起点,探讨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此次西部发展论坛得到北大光华战略合作伙伴一汽-大众奥迪的支持。
“保护古迹、保护文化遗产就是最好的经济发展。”贝绍先生以突尼斯迦太基古城和柬埔寨吴哥窟为例,来说明世界遗产保护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他说:“迦太基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用了长达10年的时间。但古城的保护,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又带动了陶罐制作等当地手工业的发展、路网建设等交通设施的建设、环境美化等建设。由此催生了突尼斯其它古城以迦太基为样板,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而柬埔寨吴哥窟没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前的情况更糟糕。由于当地内战的关系,我记得当时我们去的时候,道路上埋有地雷,两个小时只能前进一公里,让人没有安全感。当地居民告诉我们下午5点以后就不要出门。那里没有学校、没有医院、也没有人、”“贝绍先生介绍说,“但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了经济发展。经过15年的保护、开发,现在每年300多万游客。三个机场四通八达,人口由15000人跃升为20万,有了大学,有了三所医院,经济发展带动了社会进步。”
贝绍先生是中国的老朋友,中国的长城、故宫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就是由时任世界遗产保护委员会主任的贝绍先生通过的。他本人同时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顶尖专家,由他主持的中国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保护,成为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他说: “中国是受人尊敬的文明古国,中国经济发展绝对不会以破坏文化、破坏文物遗产为代价来换发展,中国的文化保护之路将具有全球示范效应。”
吴志攀是著名的法学家,此次将视角投向对“国际品牌,中国户县农民画”这一民间传统文化的思考。他说,40年前,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在中国美术馆领略过户县农民画的风采和进京办展览的风光。吴志攀带着观众一张张地欣赏着《春锄》《老书记》《打井》《公社鱼塘》等早已登上邮票、甚至挂进人民大会堂的户县农民画作品,感受着这些普通农民画家自由浓烈的用色、自信饱满的铺陈、自然生动的演绎及自乐悠然的超脱。现场观众在感受吴志攀对于户县农民画深厚迷恋的同时,也读懂了他对于这一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后继无人的忧心。“现在经过政治、商业的洗礼,上上下下的起伏,户县农民画终于迎来了新的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推进,为户县农民画这重要的品牌,提供了新的机会,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机会。” 吴志攀介绍说,目前,户县从事农民画的专业画家数量日渐增多,农民美术学院的开办、农民画艺术节的举办等来自政府的扶持和社会的关注,必将使得农民画再次焕发生机。谈及户县农民画的未来,吴志攀教授套用费孝通先生名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郑欣淼先生是地道的陕西乡党,他以故宫保护为例,强调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他说:“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但保护绝非简单两个字,还包括保护理念、保护方式,把保护放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考虑等等。其中,保护理念最重要。保护好的话,可能让它延年益寿;保护不好,也就是破坏,导致的后果可能更严重。”最后,他强调说:“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经历了蜕变、风雨的故宫,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到今天又接续着我们的现代文明。必须要有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还要坚持故宫价值的完整保护。”
曹玮:“首先要保护,其次才能发展,如果没有保护,就根本没有办法发展。我经常以半坡遗址博物馆为例激励秦始皇陵博物馆职工。半坡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遗址博物馆,50年前的名气比秦始皇陵响亮得多。但因为当时遗址只发掘了一处,其它未来得及发掘的没有得到很好保护,如今已不复存在。现今半坡遗址博物馆最冷清时游客不足10人。”
郑欣淼:“文物是我们精神文化的载体,是重大历史时期的展现,对文物的认识不能简单化。简单谈是真是假?值多少钱?文物如果没有文只有物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文化内涵的缺失。不了解而只是单纯地求增值、为投资,这样的流传失之简单。”
张宏:“上世纪80年代陕西有两大文化名片,一张是兵马俑,一张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然而,现在兵马俑依然是陕西的文化名片,遗憾的是西影厂已经没有往日的辉煌。当年西影厂为什么能闻名全国,这要感谢吴天明厂长,有了他才有了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等知名导演。” “正是他将秦文化勇敢、倔强的性格和大气、浑厚、苍凉的特点展现给全国以及世界的观众,才让西影厂成为陕西的文化名片。我们现在传承陕西文化,要认识到文化传承是本我,文化发展是自我,文化自信是超我。”
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姚立军,兼任西安城墙景区管委会主任、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主任,谈起文物保护,他感触良多:“我最感动的是我在一次接待外国元首时,很多人说你介绍得太好了,知识这么渊博。我说我不渊博,只是因为我站在城墙上,体验到历史的存在,……当我们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我们心怀历史、敬重尊重历史时,我们会处理好保护与传承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遗存的关系,它们完全可以有力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下去我们的城市也发展了,我们的文化才传承了。”
唐少鹏:“文化传承有两怕,一怕失传,二怕误传,我个人觉得误传比失传更可怕。我想说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我们学界、业界,包括商界和草根之间的壁垒已经打破了,所以我想说传统文化要放下身段,百姓大众要踮起脚尖。”
“未来30年将是西部发展的机遇,随着一路一带建设国家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将是中国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沿和重要引擎。”姜万军在开幕致辞中强调,“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是中国梦的两个重要驱动力,哪一个都不可或缺。而如何使二者并驾齐驱,而又互相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长期课题,也正是本届论坛所要思考的。” 姜万军介绍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的使命之一,就是以西安为基地,在西部建成一个融合人才、知识、理念、甚或金融等各方资源的大平台,切实履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业领袖、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正是基于此理念,有了首届北大光华西部发展论坛,也有了当晚“慈善之光、华彩耀人——2015北大光华陕西校友会辞旧迎新慈善晚宴”。北大光华陕西校友会22位校友为本次慈善拍卖义捐30件拍品,拍卖所得将用于捐建北大光华博雅图书室。
论坛开始前,吴志攀、姜万军会见了法兰西院士贝绍先生、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先生,就合作建立“民间文化与艺术保护与开发基地”等未来进一步合作的领域,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