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交流与合作
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中国报告2013发布

碳政策追踪
进入“十二五”时期,随着低碳试点方案逐渐获批,各低碳试点省市进入实操阶段。医药、饭店等行业也开始推行自愿性的低碳认证,并进行了开发行业碳排放标准等诸多尝试,向国内碳市场的初步成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除中国之外,澳大利亚、荷兰、韩国、日本等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如征收能源税、碳税,建立碳交易市场,开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等。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是关系各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CDP问卷分析
截至2013年9月30日,中国100份企业问卷中,32家企业通过在线问卷系统回复了问卷。其中涵盖9个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10家),能源(7家)以及工业(5家)领域。

企业气候变化的治理主要关注企业为应对气候变化所设立的管理机构及其承担的具体责任,以及是否设立实现气候目标的激励机制等。同时,多数企业的政策制定者已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并将气候变化融入其商业战略管理中。企业披露的减排行动增加,如开展绿色采购,设立绿色信贷,建造绿色建筑等。同时,回复问卷的企业中,有 26 家表示已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年报的形式公开相关信息,在与相关方沟通方面有了更积极和开放的态度。然而,设立有效减排目标的企业比例仍然较低。

在风险与机遇方面,回复问卷的企业中,有 22 家对风险部分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答复,4家企业识别出了全部三类风险:政策变化,物理风险和其他风险。企业关于政策变化风险的识别主要考虑这些政策可能会增加相关的运营和管理成本。企业识别出的物理变化风险类型主要包括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冰雪、洪水和干旱。企业识别出的其他风险主要集中在声誉、消费者态度及需求的变化、引起人文环境的改变以及不断增加的人道主义需求的变化。

为此,企业采取了加大研发投入,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使用可再生能源,跟踪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国家政策,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急体系等应对措施。在机遇方面,回复问卷的企业认为全国范围内碳排放交易平台的建立将促进企业发掘隐形碳资本,从中获取一定的收益。同时,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将更加关注高能效和低碳足迹产品,企业通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将有效提升企业在环境领域的社会责任和形象,从中获取更多的商机。

在排放报告方面仍有许多改进空间。只有 2 家企业按照 ISO 14064-1 和 GHG protocol 要求披露了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这两家企业均采用运营控制边界。2 家企业的排放强度比上一年度均有所下降,范围在4.6%-7.53%。此外,3 家企业参与了相关的排放交易,只有 1 家企业提供了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来源、核算方法以及相应数据。

中国企业绿色发展助力中国梦
本报告以金融、能源以及电信服务三大行业的典型企业为代表,分享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探索绿色发展的实例以及参与 CDP 项目的国内企业的成功经验,为国内企业在推动低碳发展方面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助力企业进行绿色发展,实现中国梦。

国家运用银行信贷鼓励并支持符合节能环保方向企业大力发展与创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运用价格等杠杆促进中小企业减排,大力推广新能源应用。

企业从自身管理入手,制定了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模式,在保证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大力探索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促进企业的绿色转型,有效的实现了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