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013年北京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北京论坛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共同创办于2004年,每年举办一次,到今年已是第十届,迄今已有来自全国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多名名流政要和知名学者参加。
据悉,本届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将于11月1日—3日举行,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机遇与挑战”“高等教育的全球参与与知识共享”“地区合作与冲突:多元文化的视角”“中国与世界环境保护四十年:回顾、展望与创新”和“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与多样性”五个分论坛,以及“保护的新希望”学生论坛,“水与可持续文明”圆桌会议,“东西方文明的对话、理解与互识”联合国文明联盟专场,“经济政策与社会福利”美国圣母大学专场,“可持续与均衡发展中的社会企业:东亚的视角”社会企业专场,和“后世俗时代中对人类的再思考”对话环节组成。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联合国副秘书长约瑟夫•里德、联合国文明联盟高级代表、第6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Nassir Abdulaziz AL-Nasser、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S.lqbal Riza、澳大利亚前总理国会议员陆克文、新加坡前外交部长、嘉里集团副董事长杨荣文、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校长Malcolm Grant、韩国SK集团副董事长金在烈先生和夫人、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朴仁国、中国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先生、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苟仲文、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张新胜、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等出席了本届北京论坛的开幕式。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发表演讲时表示,北京论坛创办十年来,虽然每年论坛的主题不同,但专家学者们围绕文明的和谐和共同繁荣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就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广泛的学术探讨,北京论坛所创造的理念,已经成为全球有识之士的普遍共识,而北京论坛本身也发展成为一个弘扬文明和谐、促进文明对话的很好的平台。
中国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致辞时表示,十年来北京论坛通过学术探讨,推进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通过文明对话促进多元文明的和谐相处,发展成为开展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委托联合国副秘书长约瑟夫•里德发来视频致辞,对北京论坛创办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做出了肯定。潘基文表示,今年北京论坛的参会人员在非常重要的时刻相距在一起。当前联合国正在加紧努力消除贫困和在2015年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还希望缔结一项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法律协定,希望能够终结贫穷,希望能把气候变化变成一个绿色增长的机会,希望能团结在一套大胆的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周围,希望能够通过投资与教育、健康和体面的就业机会,让所有人享有自由和民主取得成功,联合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与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企业界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朴仁国指出,北京论坛的成果日益丰硕,也彰显着东北亚地区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不仅是经济上非常重要,学术领域也同样重要。希望北京论坛能够成为业界的典范,汇集智慧、创造价值,促进人类的繁荣,让人们可以把历史价值形态和政治的区别放在脑后,这也是人类社会创新的必由之路。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在论坛上表示,经过十年的历练和积累,北京论坛已成为有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性的高端论坛,十年来北京论坛始终坚持其原来的初衷和基本的主题不变,在保持自身的特色鲜明的同时,始终与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发展同步前行,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拓展新的合作伙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表示:“北京论坛的十年历程让我们看到,对话、沟通与理解正在成为文化交流的主导,学者们在知识中追求更加广泛的认识与包容,展现出了令人尊敬的良知与远见,身处在这样的大转型时代,我们既感到身上的责任也感到无比幸运,在北京论坛这一平台上我们能够与来自全球的优秀学者相遇,为谋求全人类的福祉与发展贡献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