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交流与合作
商务部召开“中国企业走出去履行社会责任”专题新闻发布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各位新闻界的朋友,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专题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商务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今天和我一起出席发布会的有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的正司级商务参赞陈林同志、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同志以及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迟长海同志,由我们四位一起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首先,我介绍一下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按照去年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位居全球第13位,较前一年提升4位。

中国对外投资遍布全球七成国家和地区,行业分布广泛多元。2012年,中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到599.9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77.6%。其中对中国香港直接投资465.1亿美元,占比60.2%;对东盟投资44.2亿美元,占比5.7%;对欧盟投资41.9亿美元,占比5.4%;对澳大利亚投资21.6亿美元,占比2.8%;对美国投资18.8亿美元,占比2.4%;对俄罗斯投资6.6亿美元,占比0.9%;对日本投资1.7亿美元,占比0.2%。从投资的行业分布看,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78.1亿美元,占比49%;采矿业113.5亿美元,占比14.7%;批发和零售业92.5亿美元,占12%;制造业63.7亿美元,占8.2%;建筑业28.5亿美元,占3.7%。从投资方式上来说,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2012年我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455个,实际交易金额426.2亿美元。

今年1月,中国企业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9.14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67.6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9万人,与去年同期持平。截至今年1月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9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完成营业额6624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642万人。

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与东道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不仅提高了务实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还成为促进双边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通过积极开展属地化经营,中国企业雇用和培养了大批当地人才,促进了东道国产业升级和自主发展能力。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税金总额超过220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就业人数122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88.8万人,占72.8%,来自发达国家的员工达10万人。通过资源能源合作,中国企业帮助了东道国提高资源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如中国与乍得和苏丹的能源合作项目,帮助两国提高了能源自给率,对促进其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产生深刻影响。

第二、政府部门积极引导走出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一直以来,企业社会责任都是全球热议和关注的话题。2000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首次提出了“全球契约”的概念,号召企业以承诺遵守国际行为准则的方式,使经济活动兼顾社会公益,承担相关的社会责任。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球契约”计划得到了各国企业的积极响应,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当今全球企业的共同行动。

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胡锦涛主席曾强调指出:“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责任观念,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完善经营模式,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明确要求。为此,商务部从自身职能入手,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引导“走出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一是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倡议。要求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积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和环保事业,树立以人为本、反哺社会的良好形象;二是发布指导性文件。如《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通知》、《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员工管理指引》、《中国境外企业文化建设若干意见》以及近日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等,都明确对企业在员工管理、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方面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导;三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论坛等方式,帮助中国“走出去”企业熟悉国际通行规则,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中国走出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在政府的倡议和引导下,随着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的提高,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得到企业的重视。主要的做法有:一是参与公益事业,改善当地民生。走出去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义务为当地改善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落后状况,使东道国人民共享中国企业走出去成果。如中冶集团在巴基斯坦山达克地区的铜矿项目为周边村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每年投入超5万美元,并在该地兴建一所学校,免费供当地适龄儿童入学,学校全部费用由公司承担。二是注重资源节约,做好环境保护。走出去企业通过科学设计、合理施工、有效管理等措施,努力实现节能减排,并将项目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如河南金龙精密铜管墨西哥公司注重环境保护,为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投资100万美元修建污水处理站,实现污水零排放,特请当地环保部门分别对基建、设备安装、生产运行进行了环评,评审结果显示公司各项均符合墨西哥当地法律法规。三是保护员工权益,培养当地人才。走出去企业对当地员工遵循同工同酬的原则,并为当地培养了大批具备专业技能的管理及劳务人员。如2011年,中石油集团公司在哈萨克斯坦项目投入过亿元支持当地公共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发展,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3.1万个。该项目在保持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哈国政府、社会团体及社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先后获得哈国“可持续发展企业”奖和“企业社会贡献总统金奖”,被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称赞为“中哈油所合作的成功典范”。中石油在阿克纠宾的石油区块项目获得哈国教育部颁发的2011年度企业培训最佳社会贡献奖。在苏丹,中石油集团累计捐建学校35所,为7万多名适龄儿童提供上学机会。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对赞比亚铜矿坚持做到“不减产、不减员、不减资”,确保当地员工的福利待遇。四是开展属地化经营,实现共同发展。“走出去”企业通过当地采购、与当地企业合作、雇佣当地员工等做法,增加与东道国的利益交汇点,谋求中外双方共同发展。如沈阳机床集团在收购德国希斯公司后,一直本着属地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委任德国人全权管理企业日常运营,仅派几名富有经验的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协调希斯公司与集团内部各单位的工作配合与联系。

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实现,也关乎对外投资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这项工作,要坚持行业推动、企业实施和社会参与的互动方式,同时,加以必要的政府引导,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今后,商务部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我也想借此机会,请各位媒体朋友积极关注中国企业“走出去”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事例。如有需要进行深度报道,可以直接联系有关企业,我们也可以提供必要的协助。 

更多详情请点击: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m/201303/201303000417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