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交流与合作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05年国土资源十大新闻

  1.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月12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0月11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

  2.全面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

  国土资源部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推动下,在全系统部署开展了“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明确了“十个走在前”的先进性具体要求,强调要提高“依法行政、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沟通协调、推进工作的能力,清正廉洁、自我约束的能力。” 7月25日,以“完善体制、提高素质”为主题、提高“三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培训班在山东省青岛市开班,标志着这项活动全面启动。各省(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迅即行动起来。

  完善体制的重点是:推进依法行政制度和程序建设;推进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后新机制、新制度的完善;推进地质勘查新体制和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建立和完善;推进土地审批、矿政管理和土地调查登记统计制度改革的研究;推进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提高素质的重点是:确立改革创新的理念;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提高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提高沟通协调的能力;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

  8月11日,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集中开展干部培训教育活动的通知》。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部各直属事业单位8月底前集中开展了活动方案的制定,11月底前集中开展了培训教育工作。

  8月16日,国土资源部出台《国土资源部关于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以培训、调研、考核三个环节为重点,以典型宣传为导向,以创优争先为抓手,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为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与社会化服务水平,“金土工程”被确定为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骨干工程。5月3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国土资源部向国家申报的“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金土工程”成为2002年确定的国家“十二金”电子政务重点工程之外,第一个正式批准立项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11月22日,国土资源主干网及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开通。12月19日,国土资源部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召开,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全国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

  3.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3月,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7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进行研究部署。8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以煤炭开发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整顿和规范行动。

  这次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将分两个阶段进行,到2007年年底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主要任务包括,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和开采等违法行为,全面查处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全面清查和纠正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开展煤炭回采率专项检查,对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进行专项整治等。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主要任务包括,严格探矿权、采矿权管理,集中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准入管理,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

  9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迅速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各项工作。

  9月30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各地迅速行动,抓紧建立由政府领导挂帅,国土资源部等九部门组成的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协调行动,联合执法,统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

  4.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

  4月2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问题。会议对当前房地产形势作出了判断,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商品房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会议强调,必须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和价格上升幅度过大的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个突出任务。会议还提出,要强化规划调控,改善商品房结构;要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严格土地管理。各地区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前提下,对居住用地土地价格、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适当增加中低价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供应量。依法制止炒买炒卖土地行为。

  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七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及时了解稳定住房价格政策执行情况,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布设了8000多个监测点,对50多个城市的地价进行监测。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我国70个大中城市在第三季度的商品房和住宅价格增幅已经比第一季度分别低3.5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前10个月,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也比第一季度回落了5.1个百分点。

  5.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节约集约用地是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任务。节约集约用地是要把节约土地放在首位,能不用的地就不用,能用存量土地的就不用耕地,能少用地的就不多用地,能用劣地的就不用好地,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土地。

  全国存量用地调查结果表明,到2004年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有闲置土地107.93万亩,空闲土地82.24万亩,批而未供土地203.44万亩,三类土地总量为395.61万亩,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

  6月18日,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题举办的国土资源管理市长研讨班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开幕。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在开幕式讲话中强调,各地要加快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走出一条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服务、支持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同日,由孙文盛部长担任主编,李元、?小苏副部长担任副主编的《谁给我们土地(新编)??节约集约用地100例》一书首发式,在市长研讨班暨厅局长座谈会开幕式上举行。以新编《谁给我们土地》100个节约集约用地实例为代表的各地创新经验,展现了利用存量土地来满足发展需要的巨大潜力。

  第十五个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突出了用地和发展两个要素。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展开

  7月12日,国务院召开会议,部署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曾培炎强调,各地方、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端正指导思想,理清规划思路,改进规划方法,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工作,从根本上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7月12日~13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在开幕式书面讲话中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曾培炎副总理讲话的要求,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上下协调、齐心协力,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措施,全面、圆满地完成好这项任务。决不能借修编规划放松耕地保护。对于建设项目违法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未经处理的,不得通过规划修编予以核减。切实维护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新修编的规划未经批准前必须严格执行现行规划。

  8月5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确认技术规范》。

  9月9日,国土资源部下达了《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严格了“四查清”、“四对照”工作的基本要求。

  7.国务院研究部署加强地质工作

  1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地质工作。

  会议听取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工作意见的汇报。会议认为,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加强地质工作,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加大地质和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指出,当前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突出能源矿产勘查,重点加强主要含油气盆地勘查,加快大型煤炭基地普查,努力增加可采储量;加强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加快危机矿山、现有油气田和资源枯竭城市接替资源勘查,大力推进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形成一批重要资源基地;进一步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强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加快地质工作现代化步伐。为了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会议要求进一步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地质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三是增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四是提高地质工作管理水平。

  5月3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局门口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新局牌挂牌仪式。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题写了新局名。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为新局牌揭牌。

  1月28日~29日,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升格为国土资源部直属副部级事业单位之后第一次召开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8.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竣工

  4月18日,国土资源部在江苏省东海县的中国科学钻探现场隆重举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竣工典礼。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温家宝总理在科钻一井开钻典礼前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了竣工典礼。曾培炎要求,广大地质工作者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地质工作更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我国地球科学理论研究,加快地球探测技术发展,为服务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他说,开展大陆科学钻探,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壳结构,掌握地球运动规律,丰富对生命科学、气候变化的认识,探索解决资源环境矛盾的途径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于2001年6月开钻,2005年3月终孔,连续钻探1353天,进尺5158米,取得了钻探工程技术的重大突破,获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和重大科学发现,被称为中国钻探技术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也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20多个项目中最深的科钻井。该工程已获得5000多米井段珍贵的岩心和气、液流体样品。发现中国巨型超高压变质带、深地幔新矿物和极端条件下的微生物,在线地下流体4900米捕获苏门答腊9.3级地震信息。

  9.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11月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办的200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主题是:加强矿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1600多位来自中外的代表会聚一堂,共谋世界矿业繁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向大会发来贺信。曾培炎在贺信中突出强调了矿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表明中国政府在立足国内解决矿产资源供应问题的同时,积极鼓励矿业领域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地区组织、企业和团体的联系,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途径矿业合作的愿望。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大会组委会主席孙文盛致开幕词。

  8月18日,第八届国际矿床地质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幕,这是该领域内的最高学术会议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地方召开,被国际矿床学界视为世界性的一次大会,是国际矿床地质会议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人出席了会议。

  迄今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矿产地(点)近20万处,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水气矿产3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储量规模大、矿种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

  10.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5年,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和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编制完成。全年成功预报突发性地质灾害483起,成功转移10835人次。尽管全年台风和强暴雨天气以及由此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数量均高于往年,但因灾死亡和失踪人数为近十年来最低。

  4月20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对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对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月22日至23日,国土资源部在山东济南召开了2005年全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会商会,对2005年全国地质灾害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了重点地区的防灾工作。

  5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各地要加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安全防范工作。" 5月11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要求对全国近期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总结分析,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对各项防灾措施的贯彻落实。

  5月11日,国土资源部就进一步做好200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

  7月18日,国土资源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校区(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11月15日,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第13期国土资源管理市长研讨班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研究提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特别是全面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防灾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2005年,三库库区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已完成论证,治理工作全面启动。为确保三库库区安全度汛,6月,我部对已实施的二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三期地质灾害勘查项目进行了质量检查。对库区的121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了群测群防网,对其中规模较大的129个隐患点建立了专业监测网,并建立了库区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遏制了地质灾害对三峡水库造成的破坏。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