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首脑首度访华的成因 尽管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是欧佩克的最大主顾,但此次欧佩克首脑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意味深长。西方媒体认为,欧佩克显然已意识到,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石油买家,不是美国,而是中国。 从事能源咨询的珀文?格茨公司能源分析师库尔特?巴罗说:“我认为,欧佩克已经意识到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要且仍在不断发展的客户。”中国的经济发展促使其加大了对石油的需求。 能源分析家们认为,尽管世界石油市场非常之大,但供求平衡中一个相对很小的变动就可以对油价产生巨大影响,更何况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中国的石油需求必将对石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它可能是这种平衡关系中的关键部分。中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这种影响力无疑是促成欧佩克首脑访华的主要原因之一。 英国《泰晤士报》在评论欧佩克现任主席萨巴赫访华的意义时说,石油储备的短缺未必会削弱中国经济的基础,但如果不让石油短缺发展成一大问题的话,中国需要确保其能源供应。因此,欧佩克代表和中国官员的谨慎接触尤为引人瞩目。 但澳大利亚石油专家指出:中国不会单纯依赖欧佩克满足自己的全部石油进口需求;它不会因原油的需求而让自己变得脆弱。因此,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的能源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比中东石油更重要。而欧佩克则希望在这一进程中保证自己的份额。 能源分析家们认为,中国和俄罗斯在能源上的合作是促使欧佩克现任主席萨巴赫访华的另一主要原因。眼下,欧佩克在中国的最大竞争对手是俄罗斯。而这个欧佩克以外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目前正积极筹划建油管将西伯利亚原油输往中国,并将在明年把对中国的铁路输油量提高一半。 美《国际先驱论坛报》日前在一则报道中说,为了应对来自俄罗斯的竞争,欧佩克准备扩大对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的供应。现在,中国从中东和北非进口的石油占其进口总量的6 0%以上。不过,中国越来越渴望实现供应渠道多样化。大多数分析师都认为,在西伯利亚拥有巨大油气储备的俄罗斯可能成为其另一个主要的进口来源。 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的能源分析师马尚说:“中国把俄罗斯视为一个主要 的替代来源,欧佩克对此十分担心。”目前,来自俄罗斯的石油只占中国进口总量的2%,但这一比例可能很快提高,因为中国计划建造石油管道并提高铁路运油能力。 为了应对这种可预见的威胁,欧佩克两大主要生产国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期待着大规模投资于中国的炼油企业,这样它们就能确保长期的供应合同。 俄《生意人报》日前也在一篇题为《欧佩克到莫斯科刺探石油情报》的文章说,欧佩克代表团访俄的主要目的是,想弄清楚俄罗斯将来在世界石油市场会做些什么。欧佩克认为,明年世界石油价格应当为每桶44?55美元,保证这一价格要靠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而不是一方的努力。因此该组织想在某种程度上与俄罗斯协调石油产量。 文章说,现在俄罗斯石油日产量与沙特阿拉伯相当,为950万桶。沙特已表示,准备增加自己的生产能力,从目前的日产1100万桶增加到1500万桶,但在投巨资扩大开采之前,沙特希望了解需求前景和竞争者的实力。然而,目前在欧佩克谈论的不是增产,而是在明年减产,该组织将重新奉行人为维持价格的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欧佩克从来都会与最大的独立出口国(俄罗斯和挪威)协调行动。因为谁都不愿意失去自己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为了维持价格牺牲自己的收入,并让竞争者发财。欧佩克担心,俄罗斯和其他独立生产国将进一步加强在中国市场上的阵地。 萨巴赫访华的积极成果 萨巴赫一行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等举行了会晤,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指出,欧佩克的原油储量及日产量正稳步增长,这恰好符合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势头。 萨巴赫在对此次访华作总结发言时表示,欧佩克预期中国明年原油日需求量将增长35万桶。他还指出,欧佩克在今后10年中,有能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能源需求。 据悉,明年上半年欧佩克和中国将在维也纳召开高层技术讨论会,欧佩克还计划与中国每年进行定期对话。 其实,早在今年6月萨巴赫就表达了欧佩克和中国双边定期对话机制的愿望。在他看来,“中国需求”是全球原油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中国不断增长的原油需求更是欧佩克希望与中国建立对话机制的重要原因。 分析家们认为,萨巴赫此次访华意在与中国建立对话机制,从而保住并拓展其在中国的石油市场份额。从这个意义上讲,欧佩克现任主席萨巴赫首度对中国进行的历史性访问是成功的,但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石油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建立石油的供求关系无疑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阿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