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伯良总裁
1959年1月出生于广东肇庆市;
1978年至1982年,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就读;
1982年大学毕业,加入中集集团。
1991年主持日常工作,1992年任代总经理,1993年2月至今任董事、总裁
麦伯良先生兼任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委员会创会理事;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船舶分会副会长;中国交通协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协会副会长;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理事长;广东省政协委员。
麦伯良先生是中国集装箱工业的第一代工程师,大学毕业后在中集工作至今,并于1992年被董事会聘任为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中集集团秉承“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的发展思路,由行业内一家小厂发展成为初步具备世界级地位的企业集团。
麦伯良先生果断把握行业历史性机遇,从90年代初期开始,集团逐步形成辐射中国沿海港口的全方位生产和服务格局。自1996年起,集团已经连续12年取得集装箱产销量全球第一的业绩。目前是全球范围内唯一能够提供全系列集装箱产品、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集装箱制造与服务集团。
2002年4月麦伯良先生带领中集集团开始进入专用汽车制造领域,通过收购兼并和投资建设的方式,建立起覆盖北美、泰国及中国的17个生产基地和19个销售服务公司,形成中外互动、分布合理、互为支持的产业格局和年产超过15万辆各类专用汽车的生产规模。2004年和2006年中集集团先后成为中国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专用车制造集团。
2007年,成功实现对欧洲博格集团和香港上市公司安瑞科的购并,通过整合及相关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初步搭建罐式储运装备产业全球化营运平台,为中国和世界的能源、化工、食品领域提供一流的装备和服务。
2008年中集收购烟台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29.9%的权益并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中集在广阔的海洋工程领域迅速构建起移动式钻井平台及其配套船舶建造的基础与能力。
中集集团生产的登机桥市场订单量2005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并成功进入了北美、欧洲、非洲、东南亚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集集团还为法国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生产了全球最大客机A380/B787的登机桥,并成为中国第一家登船桥制造商。
麦伯良先生一直致力于把中集集团打造成为一个对股东、员工、行业国家、社会负责任的 “世界级企业”。在他的领导下,中集集团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的“绩优蓝筹股”的典范。2006年,在“中证百强排行榜”综合排名中列第五名,在“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中列第八名。2007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2000领先企业”第1475位,在《环球企业家》杂志与罗兰•贝格公司评选的全球最具竞争力中国公司排名榜中列第八位,在《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50佳企业列第21位,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公布的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列第48名,在2006年度中国企业效益200佳中列第40名。2007年,“CIMC中集”集装箱荣获中国世界名牌称号,“中集”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麦伯良先生的突出业绩获得了国际集装箱制造界和国际航运界的瞩目和认可,多次应邀出席一年一度的“国际多式联运年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作为全球商界知名人物,2002年3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出席“对话”节目,成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系列对话的首位嘉宾;2002年4月,应“世界经济论坛”的邀请,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企业高峰会”并发表了“入世的挑战,中国企业家如何面对?”的主题演讲;同年被评价为中国10位“最具价值经理人”;2004年被评价为CCTV年度经济人物;2005年4月受邀参加博鏊亚洲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2005年被《财富(中文版)》评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2006年被授予首届“深商”风云人物“卓越奖”。2007年,被中国经济周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评入“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沃顿商学院、UC Berkeley HAAS商学院、长江商学院、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著名学府多次对他进行访谈并邀请讲学。